袁隆平爷爷的梦想和粮食安全 课件.pptxVIP

袁隆平爷爷的梦想和粮食安全 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袁隆平

袁隆平江西九江人,1930年9月7日出生,2021年5月22日去世,享年91岁。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为中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杰出贡献,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荣誉称号“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改革先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世界粮食奖”获得者

1930初秋,在北平的一家医院里,有个小男孩出生了。父亲给他取名袁隆平。小时候的袁隆平很调皮,充满好奇心。他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总能提出些让老师都不知道怎么回答的问题。老师常常说:“袁隆平,你别胡思乱想!”好奇的袁隆平才不听呢!没有答案?那就自己去寻找答案吧。

6岁那年,袁隆平和同学们去参观了一个非常美的园艺园。这个美丽的园艺场在袁隆平心中种下一个田园梦,盼着长大以后能去学农。长大以后,袁隆平圆了小时候的学农梦。1953年8月,他从西南农学院毕业,来到湖南一所偏远的农校工作。

1959----1961年是困难时期,全国闹饥荒。袁隆平也挨了不少饿,靠吃野菜、树皮活命。看着人们挨饿,袁隆平非常难过。他下决心要让人们吃饱饭。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土豆是世界上五大主要粮食作物。当时,只有水稻在培育优质、高产的品种上停滞不前。而南方又主要以稻米为主食,急需提高水稻产量。袁隆平想啊想,满脑子都是高产水稻,有一天晚上,他想着想着,就进入了梦乡。他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颗粒像花生那么大,他和朋友们坐在稻穗下乘凉......

这个美好的“禾下乘凉梦”给了袁隆平很大的鼓励。为了水稻增产,袁隆平不停地查资料、做试验。他还去向农民请教。当听说他们要翻山越岭去别的村庄换稻种时,他十分好奇:“为什么要换种子呀?”农民说:“多施肥不如勤换种,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经验呀!袁老师,你要是能帮我们培育高产种子,那该多好呀!”袁隆平立刻意识到了农民们的迫切需求,那就是高产的水稻种子,他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可是,该到哪里去寻找高产种子呢?只能向大自然这个神奇宝库求助。袁隆平不顾风吹日晒,常常只带点馒头和水,蹲在稻田里寻找长势特别好的水稻。好长一段时间过去了,袁隆平一无所获,可他不会轻易放弃。终于,在1961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终于发现了一株长得特别好的水稻。它的枝稻穗上共有230粒稻谷!他高兴极了,给它取名“鹤立鸡群”,不住地夸它:“真是个好妈妈呀!”?鹤鸡

第二年,袁隆平满怀期待地撒下了“鹤立鸡群”的种子,种了1000多株。他认真观察、施肥、除草,天天盼着丰收。收获的季节到了,可稻株们的表现很不好。瞧!高的高,矮的矮,粗的粗,细的细,没有一株赶得上它们的妈妈。袁隆平很失望,他反复琢磨,“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袁隆平一直不停地想啊想,反复地查资料。每天都去稻田里仔细观察,想弄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直到有一天,灵感突然来了,他意识到那株“鹤立鸡群”,是有杂种优势的天然杂交水稻。所以它的后代才会出现如此显著的性状分离。“大自然中出现天然杂交水稻很偶然,但我可以研究人工杂交水稻!”想到这里,袁隆平高兴地跳了起来,他要揭开杂交水稻的奥秘。

既然大自然中存在天然杂交水稻,那就一定存在天然雄性败育株。只要找到它,就能解决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难题。袁隆平和妻子、助手,不管高温酷暑,不怕刮风下雨。在茫茫稻田里一株一株地观察。在观察了14万株水稻后,他们终于找到了第一株天然雄性败育株。但太少了,不够做试验,他们只能继续找,在第三个年头,终于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败育株。他们曾遭遇了很多困难,试验田的秧苗曾被人恶意拔光。地震和洪水差点毁了秧苗,反对杂交水稻研究的声音不时传来,好几年过去了,他们仍没有成功。

多年的失败让袁隆平逐渐意识到,他们用来做研究的水稻都是人工栽培水稻。他们决定去荒野里寻找天然雄性败有野生稻进行杂交研究。直到1970年10月,袁隆平的助手等人终于在海南找到了1株天然雄性败育野生稻,身在北京的袁隆平飞一般地赶回海南,进行研究。后来,这株野生水稻被取名为“野败”,它成了杂交水稻的好妈妈。1973年,杂交水稻研究终于成功了。

杂交水稻成功地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喜欢写作,课件制作。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喜欢音乐,喜欢写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