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4/4/23;2024/4/23;苏武牧羊
;苏武
李白
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
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
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
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
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
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两千多年来,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心理要素。
;2024/4/23;2024/4/23;2024/4/23;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
其父班彪曾作《史记后传》,去世后,班固因《史记后传》没有完成,叙事也不够详备,于是继承父志,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
家庭----父亲:班彪(东汉史学家、文学家)
弟弟:班超(投笔从戎)
妹妹:班昭(续写《汉书》)
作品----史书:《汉书》
辞赋:《两都赋》
诗:《咏史诗》;《汉书》(《前汉书》)
作者---东汉班固撰写,班固去世后,由其妹班昭和同乡马续完成.
性质---《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古代传记文学名著。其中还收录了西汉大量的辞赋和散文,有总集的性质。
内容---记录了汉高祖元年(前206)至王莽新地皇四年(23)共230年的历史,共100篇,分为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汉书》与《史记》之比较;编年体:按年月日有次序地记载史事的史书
例:《春秋》(孔子)--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左丘明)
《资治通鉴》(司马光)
国别体:以国家为编排顺序记载史事的史书
例:《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战国策〉(刘向编订);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的史书
例《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后汉书》(范晔)----纪传体断代史
《史记》:本纪世家列传表书
《汉书》:本纪列传表志;背景简介;朗读全文,弄清字音;2024/4/23;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永平五年(公元62年)有人向朝廷告发班固“私改作国史”。
作???----史书:《汉书》
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②、作为汉使,任务未完成,有愧于国家。
合作讨论:作为一个使臣,此时遇到意外的变故,他为什么说是“负国”呢?
2、弘扬爱国主题,在新时代中继承苏武的伟大民族精神。
张胜常惠缑王虞常卫律李陵
但作为大汉使者,你的使命是缓和汉匈关系,谋求两国和平;
宾语前置,“以何复加”
(一)缘由:奉命出使匈奴,以通和好(1)
10、子卿尚复谁为乎?
古今,对老人长辈的尊称
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
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
辞父母,别长安。
赏析第一段:出使匈奴,以求通好
《汉书》《史记》
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
这一系列的变故,对苏武的打击之重可想而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按照情节发展给文章划分层次,并给每一部分添加小标题。
要求:
小标题要准确概括情节变化,并尽量展现人物性格特点,同时注意语言的通顺凝练。
;(一)缘由:奉命出使匈奴,以通和好(1)
(二)遭遇:
(1)虞常谋反,牵涉苏武(2—3)
(2)卫律逼降,苏武不屈(4—5)
(3)流放北海,杖节牧羊(6)
(4)李陵劝降,完全失败(7—8)
(三)结局:历尽磨难,终归汉朝(9—10);赏析第一段:出使匈奴,以求通好;第一段重点词句;赏析第二、三段:缑王谋反,祸及汉使;第二段重点词句;第三段重点词句;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名词作动词,用檠矫正弓弩
张胜常惠缑王虞常卫律李陵
(三)结局:历尽磨难,终归汉朝(9—10)
要本着国家利益至上、民族尊严第一的原则,以自己大汉使臣的身份积极、主动的与匈奴沟通、交涉,化解矛盾,完成自己的使命。
面对威逼利诱,不为所动,北海牧羊的也没有摧挎他的精神,值得世人尊敬。
这三个情节构成了苏武人生当中最精彩的篇章。
宾语前置,“以何面目归汉”
定语后置,“送留在汉(之)匈奴使”
2、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7、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