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与病害防治(一).doc

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与病害防治(一).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与病害防治(一)

斑点叉尾鮰(又名沟鲇)具有食性杂、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生长快、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等特点,是我国从国外引进的较为成功的养殖品种。斑点叉尾鮰属底牺鱼类,喜欢群居于阴暗的环境条件下,适温范围0~38℃,5℃开始摄食,适宜生长温度18~30℃,pH6~8.5,溶氧3毫克/升以上。池塘养殖条件下生长迅速,第一年可长至体长14~20厘米,体重30~100克;第二年可长至体长40一55厘米,体重800~1500克。斑点叉尾鮰食性广,属杂食性鱼类。体长5一6厘米以前的幼体,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如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体长10厘米以后至成鱼阶段主要摄食底栖生物、水生昆虫、陆生昆虫、动物性饵料等有机碎屑;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主要摄食配合饲料。一、养殖方式斑点叉尾鮰既可在池塘中养殖,也可在江河、湖泊、水库等大水面放养,同时也是高密度流水养殖、网箱养殖及工厂化养殖的重要品种。我国目前斑点叉尾鮰的成鱼养殖方式主要有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两种。

(一)池塘养殖

1.鱼种放养

池塘面积要求0.2公顷以上,水深1.5米以上,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无污染,每0.667公顷配备增氧机1台。鱼种放养前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药物清塘消毒。养殖方式可以分为池塘单养和池塘混养两种。斑点叉尾鮰鱼种放养规格为15-20厘米,其他品种放养规格为每尾30一50克。鱼种放养时间一般在12月至翌年2月,或在秋季将斑点叉尾鮰鱼从大规格鱼种培育池直接转入成鱼池养殖。

2.日常生产管理

(1)坚持巡塘

每天早、中、晚坚持巡塘,观察鱼摄食及活动情况。认真做好养殖日记。

(2)训练方法

每次出池搬运或过筛前,必须进行训练,否则易因受伤而造成大量死亡。训练的方法与家鱼的训练操作相同。第一次拉网上箱,不作任何操作,下午即放回原池。第二天上午再拉网上箱,下午即可过筛或搬运。操作结束后用2%~3%的食盐水浸泡5一10分钟,并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全池泼洒2一3天,每天l次。

(3)调节pH每半个月用50~100毫克/升的生石灰全池泼洒1次,以调节水体的pH至微碱性,抑制水体中有害菌的生长。

(4)适时控制水位

早春季节气温升高较快,池塘水位宜浅,控制在0.8~l米。冬季气温低;气候寒冷;鱼易冻伤池塘水位应加至最高处。

(5)加注新水

高温季节鱼活动量大,代谢旺盛、水质变化快,要经常加注新水,可3~5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量视水体肥度、水色、水质而定,一般每次加水20~35厘米。维持透明度20一25厘米。

(6)定时开增氧机

通过上下水层的流动,促进水体交流混合,增加底层的溶氧,以分解、散发有毒气体;提前偿还氧债。增氧机的使用方法一般为;晴天中午开,阴天次日凌晨开,阴雨连绵或水肥需预防浮头在当天后半夜开。

(7)提前预防

鱼病流行季节要提前预防;外泼内服结合使用;可有效防止疾病的发生。常用的体外泼洒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强氯精等;内服药物有土霉素、呋喃唑酮等。

(二)网箱养殖

1、水域选择与网箱结构

(1)水域选择

要求交通方便、水面宽阔、避风向阳、环境安静、无污染、微流水,透明度大于1米,水深4米以上,pH6.5一8,溶氧5毫克/升以上,网箱面积与水域面积比大于1:300。

(2)网箱结构

网箱排列为非字型,每667平方米网箱组装成1排,各排间距100米以上,为适应水位变化,以浮动式网箱较好,网箱规格为3米X4米X2.5米的敞口式五面体网箱。网箱材料选择双向延伸的聚乙烯无结网片,网目2a=1.5、2.5、4、5厘米。

2.大规格鱼种培育

鱼种入箱前将准备放苗的新网箱放入水中浸泡7~10天,以着生附着物,减少箱体对鱼体的擦伤,鱼种入箱后即尽早喂食,投喂适口的全价配合颗粒饲料。开始时在箱中央距水面50厘米处悬挂直径为1米的圆形饵料台,使鱼慢慢到台上集中摄食,利用投饵措施对其进行摄食驯化,浮到水面抢食后,取走饵料台。一般7月进箱的体长5~6厘米的鱼种经过8、9、10三个月的养殖,平均体重可达到50~100克,且越冬成活率高。鱼种进箱时间以水温15℃以上较为适宜。此时,鱼仍处于摄食生长阶段,恢复快,病害少,成活率高。切忌在越冬期间水温较低时运输鱼种。此时鱼活动量少,进入网箱后鱼一方面处于停食。半休眠状态;另一方面为适应水体环境及抗风浪影响,体力消耗很大,不易恢复,发生鱼病不易治疗,死亡率高。

3.日常生产管理

(l)坚持24小时值班,每天记好养殖日记包括水温、饲料投喂量、鱼摄食及活动情况、死鱼情况,以便及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死鱼及时捞出并送岸边深埋。

(2)每10天拉动网箱锻炼1次以增加鱼的活动量,增强体质,同时抽样称重,并根据鱼的生长情况调整投饵数量。

(3)定期洗箱、换箱、清除网箱的附着物以防细菌寄生,感染鱼体。网箱长期在水中浸泡后吸附

文档评论(0)

松鼠文本阁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松鼠文本阁,让你事半功倍,报名表,范文,合同,简历等等都可以定制服务哦 !

认证主体重庆松鼠嘀咕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重庆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000MA60HBCP1F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