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7.2.1 风蚀地貌地貌学.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风蚀地貌形态

二、风蚀蘑菇和风蚀柱一、石窝本节内容三、风蚀谷和风蚀残丘四、风蚀雅丹五、风蚀洼地

一、石窝(Tafoni)(风蚀壁龛)(一)定义石窝是在陡峭的迎风岩壁上,经风蚀作用形成的许多圆形或不规则椭圆形的小洞穴和凹坑。石窝有的散布,有的密集成群。密集成群的石窝形如蜂窝或窗格,故又称为石窗格。

一、石窝(Tafoni)(风蚀壁龛)(二)形成机理风化(热力风化、盐结晶作用)小坑风的磨蚀作用石窝

二、风蚀蘑菇与风蚀柱(一)风蚀蘑菇(mushroomrocks)平衡石(尼日尔泰内雷沙漠)怪石林(内蒙古海森楚鲁)墨西哥草帽石(美国犹他州)

石蘑菇(埃及开罗黑白沙漠)石树(玻利维亚)石蘑菇(美国亚利桑那州)二、风蚀蘑菇与风蚀柱(一)风蚀蘑菇(mushroomrocks)

1、定义:有水平节理的孤立突起的岩石,经受长期风蚀作用,形成的上部大、基部小、外形很像蘑菇似的岩石。2、形成机理:风沙流中大量沙粒聚集在地表一定高度内,因此岩石下部受到的磨蚀作用强,上部磨蚀作用弱。特别是水平成层、软硬不同的岩石,如果下部的岩性较上部易于风化,更易形成风蚀蘑菇。二、风蚀蘑菇与风蚀柱(一)风蚀蘑菇(mushroomrocks)

二、风蚀蘑菇与风蚀柱(二)风蚀柱(deflationcolumn)产状水平和垂直节理发育且岩性单一的岩石,在风沙的长期吹蚀作用下,形成一些孤立的柱状岩石,称风蚀柱。

风蚀柱甘肃月牙泉石英砂岩柱湖南张家界喀斯特孤峰湖北恩施海蚀柱辽宁大连二、风蚀蘑菇与风蚀柱(二)风蚀柱(deflationcolumn)

三、风蚀谷与风蚀残丘(一)风蚀谷(windvalley)风蚀谷:干旱荒漠地区,偶有暴雨洪流侵蚀地表形成冲沟,冲沟再经风蚀作用的加深和扩大形成。形状:形状不定,可为狭长壕沟,沿主风向,蜿蜒数十公里。也可为宽广的谷地。

风蚀残丘:由基岩组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暂时水流的侵蚀,以及长期的风蚀作用后,原来的地面不断缩小,最后残留下一些孤立的小丘。三、风蚀谷与风蚀残丘(二)风蚀残丘(wind-erodedcastle)形态:平顶形、尖塔形等。

四、风蚀雅丹风蚀雅丹:简称雅丹,是指未固结、较松散的土状堆积物,经风化作用、暂时性流水侵蚀和风蚀作用,形成与主风向平行的、长条形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的地貌组合。

五、风蚀洼地风蚀洼地:由松散物质组成的地面,经风吹蚀,形成了宽广而轮廓不大明显的洼地。形态:其外形多呈椭圆形,有时也呈马蹄形。背风坡陡、迎风坡缓。分布:成行分布,并沿主要风向伸展。

二、风蚀蘑菇和风蚀柱一、石窝本节内容三、风蚀谷和风蚀残丘四、风蚀雅丹五、风蚀洼地

再见

文档评论(0)

177****28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爱教育,专注于教育领域创作与分享,让我们共同进步。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