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4.4.3 河流地貌的发育.ppt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4.3河流地貌的发育

本节内容三、构造地貌模式二、动力平衡模式一、侵蚀循环模式

一、侵蚀循环模式1.幼年期(图(a)),河流沿被抬升的原始倾斜地面发育,水文网稀疏,在河谷之间存在着宽广平坦的分水地。戴维斯的理想“地貌侵蚀循环”模式(Huggett,2017)2.壮年期(图(b)),谷坡不断后退,使分水岭两侧的谷坡日益接近,终于相交,原来宽平的分水地面最后变成狭窄的岭脊。3.老年期(图(c)),河流停止下切,河谷宽阔,地表形成准平原。

二、动力平衡模式动力平衡学说地貌演化模式(严钦尚和曾昭璇,1985)20世纪50-60年代,斯特拉勒、哈克、乔利等人提出“动力平衡”概念解释地貌发育,认为若控制地面侵蚀过程的各种因素不变,则地貌外形就不会随时间前进而发生变化。若其他动力不变,在上层砂岩发育平顶山地和V形谷地貌(图A);下蚀至页岩层时,发育圆丘浅谷地貌(图B);再蚀至砂岩层时,又出现平顶山地和V形谷地貌(图C)。

三、构造地貌模式——未来发展趋势构造地貌学是一种定量地貌学,强调对地貌过程的定量描述,其核心概念是构造-气候-地表过程相互作用,聚焦于以量化的方式具体阐述构造活跃造山带地区气候、地形、水文、物理和化学剥蚀、沉积以及岩石变形之间的相互作用。构造、气候和侵蚀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关联过程简述(刘静等,2018)

三、构造地貌模式——未来发展趋势构造、气候和地表过程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地貌地形构造地貌学中的4个基本研究方法和技术(刘静等,2018)

课程小结:下一步学习建议1.流水地貌学的发展应与全球环境变化和未来地球等重大科学问题(计划)紧密结合;2.要关心人类活动对流水地貌过程的影响及适应;3.利用新技术开展流水地貌过程的定量重建和数值模拟;4.加强地理学专业学生的地质学和数理基础学习、发展定量地貌学和行星地貌学。修改自鹿化煜,2018

文档评论(0)

177****28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爱教育,专注于教育领域创作与分享,让我们共同进步。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