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内脏神经、神经传导通路、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pptVIP

系统解剖学-内脏神经、神经传导通路、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ppt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视觉传导通路损伤后的表现损伤部位临床表现一侧视神经受损同侧眼全盲视交叉中交叉纤维受损双眼颞侧视野偏盲视交叉外侧部不交叉纤维受损患侧眼鼻侧视野偏盲一侧视束及以上视觉传导路受损双眼对侧半视野同向性偏盲瞳孔对光反射途径:直接对光反射间接对光反射2、瞳孔对光反射通路动眼神经动眼神经副核顶盖前区两侧动眼神经副核睫状神经节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两侧视束→上丘臂→顶盖前区→→动眼神经→→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两侧瞳孔缩小1.一侧视神经损伤,光照患侧眼时,两眼对光反射均消失;但光照健侧时,则两眼对光反射均存在。不同部位损伤瞳孔对光反射表现:3.一侧动眼神经损伤,患侧眼对光反射消失。2.双侧反射中枢病变(顶盖前区),两眼瞳孔对光反射均消失。功能:参与传导双耳的听觉。一侧听觉中枢受损不会引起全聋。(四)听觉传导通路螺旋器(Corti器)→双极细胞(换元)→蜗神经→蜗腹侧核和蜗背侧核(换元)→大部分交叉,小部分不交叉→双侧上橄榄核→发出纤维上行→外侧丘系→中脑被盖的背外侧部→下丘(换元)→下丘臂→内侧膝状体(换元)→听辐射→内囊后肢→大脑皮质听觉中枢二、运动传导通路上运动神经元为位于大脑皮质的投射至脑神经一般躯体和特殊内脏运动核及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传出神经元。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和内脏活动由上、下运动神经元组成。一般来说,上运动神经元对下运动神经元有抑制作用。下运动神经元为脑神经一般躯体运动核(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舌下神经核)和特殊内脏运动核(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疑核、副神经核)和脊髓灰质前角运动神经元。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锥体细胞皮质核束皮质脊髓束锥体束脑神经运动核(一)锥体系锥体系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巨型锥体细胞(Betz细胞)和其他类型的锥体细胞以及位于额、顶叶部分区域的锥体细胞共同组成锥体系。上述神经元的轴突共同组成锥体束。躯干肌、四肢肌中央前回中上部中央旁小叶前部锥体细胞内囊后肢中脑、脑桥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脊神经①②1、皮质脊髓束延髓锥体细胞(中央前回下部)皮质核束眼外肌咀嚼肌面肌(额肌、眼轮匝肌)咽喉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内囊膝①②2、皮质核束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上部疑核副神经核面神经核下半→颊肌、口轮匝肌舌下神经核→全部舌内、外肌只接受对侧皮质核束纤维面神经核上瘫面神经核下瘫舌下神经核上瘫舌下神经核下瘫是指锥体系以外的影响和控制躯体运动的一切传导路径,其结构十分复杂,包括:大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红核、黑质、前庭神经核、小脑等。(二)锥体外系小结1.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路。2.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路。3.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4.视觉传导路各级神经元名称、位置及不同部位损伤后出现的症状。5.瞳孔对光反射通路及损伤后的症状。小结6.上、下运动神经元的概念和锥体系的分部。7.皮质核束的起止、行程和机能。8.核上瘫、核下瘫的概念。9.面神经与舌下神经的核上瘫、核下瘫。10.皮质脊髓束的起止、分部、途径和机能。第五节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神经系统一、脑和脊髓的被膜二、脑和脊髓的血管三、脑室系统、脑脊液及其循环(一)脊髓的被膜1、硬脊膜硬膜外隙:是硬脊膜与椎管内骨膜之间的间隙。2、脊髓蛛网膜蛛网膜下隙:位于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自L1~S2之间扩大为终池,内有马尾,并充满脑脊液。3、软脊膜由外到内分为三层:薄,富含血管,紧贴脊髓表面并深入到脊髓的沟、裂中,至脊髓下端形成终丝。一、脑和脊髓的被膜1、硬脑膜外层为颅骨内面的骨膜;内层为脑膜层。a.颅盖部特点:与颅骨结合疏松,易发生硬膜外血肿。b.颅底部特点:与颅底骨结合紧密,易发生脑脊液外漏。硬脑膜(二)脑的被膜自外向内依次为:硬脑膜、脑蛛网膜、软脑膜大脑镰小脑幕大脑镰:伸入到两侧大脑半球之间。小脑幕:伸入到大脑和小脑之间的部分,其前缘呈弧形,称小脑幕切迹。硬脑膜的内层折叠伸入到各脑部之间形成一些特殊结构:在某些部位,硬脑膜的两层相互分开,其间衬以内皮细胞形成硬脑膜窦。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乙状窦(1)上矢状窦(2)下矢

文档评论(0)

一壶清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