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性病内容.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5章:传染病、性病(18分)

第一节 总论

1、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等)和寄生虫(原虫和蠕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传染病均属感染性疾病,但感染性疾病不一定有传染性,故不一定是传染病。

传染病属于感染性疾病,但感染性疾病不一定是传染病。

2、传染病感染过程:5种表现

病原体被清除

隐性感染(最重要):又称亚临床型感染,是最常见的类型。指有些人感染了传染病,并不表现出来。它的特点就是机体可以引起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不引起或轻微引起组织损伤。

显性感染:又称临床型感染,是五种过程中发生率最低的。

病原携带者:又叫病原携带状态,可以将病原体排出,是许多传染病的重要传染源。

潜伏性感染:病原体长期潜伏于机体内不引起显性感染。只有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这是与病原携带状态的区别点。

易感性3、传染病流行的3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

易感性

传染源:是病原体在体内生长繁殖并将其排出体外的人

和动物。可以是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传播途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易感人群的途径。1)空气、飞沫或尘埃等从呼吸道传播:如非典,流感等

水、食物等从消化道传播(经过粪口传播的):霍乱、菌痢、甲肝,戊肝等

与传染源直接接触面受感染的接触传染:炭疽、钩端螺旋体病等

通过节肢动物叮咬吸血(媒介昆虫)传播:如乙脑、疟疾等

输血注射:乙肝、艾滋病

母婴传播:艾滋病

易感人群 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的人称为易感人群。

4、管理传染源

1

甲类:鼠疫、霍乱。城镇在6小时之内上报,而农村最迟要在12小时之内上报。

乙类:要在12小时之内上报。发现暴发、流行,应以最快方式向县级卫生防疫专业机构报告。

5、切断传播途径,隔离的种类:

①严密隔离:鼠疫、霍乱、狂犬病等

②呼吸道隔离:非典、流感、麻疹、白喉、百日咳、肺结核等

③消化道隔离:伤寒、菌痢、甲肝、戊肝、阿米巴病等

④接触隔离:破伤风、炭疽、梅毒、淋病等

⑤昆虫隔离:乙脑、疟疾、斑疹伤寒、回归热、丝虫病等

⑥保护性隔离:对抵抗力弱的易感者

⑦血液-体液隔离:乙肝、丙肝、AIDS、钩体病。

第二节 常见疾病

病毒性肝炎

一、病原学及分型

1、乙型肝炎病毒(HBV):只有乙肝是DNA病毒,其他都是RNA病毒。HBV颗粒又叫Dane颗粒,里面分包膜和核心两部分:

包膜:即表面抗原(HBsAg)

核心:核心抗原(HBcAg)(在血液里查不到)、e抗原

(HBeAg)、HBV-DNA以及DNA多聚酶。

(1)抗-HBs:一种保护性抗体。阳性说明两种情况:1.曾经感染过乙肝,现在获得了抗体;2.接种了预苗,获得了抗体。(2)HbcAg(核心抗原):存在于受染肝细胞核中,血液中检测不到;低滴度IgG型抗-HBc提示过去感染的标志。(3)HbeAg:为HBV活动性复制和传染性的标志;抗-Hbe的出现标志HBV复制减少和传染性减低。

大三阳(1、3、5)传染性比小三阳(1、4、5)强。大三阳的3是e

大三阳(1、3、5)传染性比小三阳(1、4、5)强。大三

阳的3是e抗原。在五项中e抗原(体现有复制有传染性)传染性最强。

2项阳性其他阴性最好。12345中属于保护性抗体的是抗

HBS。

HBSAB是双幅DNA双股环状;

2、丙型肝炎病毒(HCV):在血中检测到了抗-HCV,是

HCV 感染的标志,它没有保护作用,这点和乙肝抗

-HBs不一样。

2

3、丁型肝炎病毒(HDV):是一种缺陷病毒,它复制需要HBV参与。抗-HDV也没有保护作用。

4、戊型肝炎病毒(HEV):隐性感染见于儿童,显性感染见于成人;

甲肝病人一般有黄疸。在黄疸前期传染性强。甲型肝炎传染性最强。

二、流行病学

1、传播途径:甲肝和戊肝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乙、丙、丁肝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体液传播。

2、人群易感性:儿童感染HEV后,多表现为隐性感染。三、临床表现

潜伏期:甲肝平均30天,乙肝70天,丙肝50天,戊肝

40天。

记忆:甲戊丙乙:3、4、5、7 。甲肝、戊肝起病较急,乙、丙、丁肝起病多较缓。

1、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前期(传染性最强);黄疸期;恢复期。

2、重型肝炎(重肝)

急性重型肝炎:起病14天以内出现肝衰竭、肝性脑病,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

亚急性重型肝炎:起病15-24周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凝血酶原时间(PTA)<40%,也是判断预后的指标

慢性重型肝炎:在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上出现了亚急性重型肝炎。

比如乙肝30年,20天来出现黄疸,出血等发生了亚急性重型肝炎,就叫慢性重型肝炎;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