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醉翁亭记》教案2 新人教版.doc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醉翁亭记》教案2 新人教版.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选doc

精选doc

.

.

精选doc

.

11、醉翁亭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写作思路。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

3、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激发学习积极性。

过程与方法:

1、采用旅游赏景、依图配文、看图纠错等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疏通文意,进而掌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2、采用研讨的方式了解作者寄寓在文中的思想感情和政治理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探寻古人足迹,感受祖国美丽山水风光和灿烂的文化,理解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老师点拨练习巩固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及主题,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难点: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并理解欧阳修宽阔豁达的胸襟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虽然现在我们身处教室,无法亲临安徽滁州,但有一件法宝可以帮助我们。是什么法宝呢,对,想象。我们就以《醉翁亭记》为基础展开想象,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北宋庆历年间的安徽滁州,去饱览醉翁亭风光,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

二、读课文

1.听读。(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要求:听清字音,必要时在书上注汉语拼音。

2.正音。(幻灯出示下列字词,请学生读准字音。)

滁()壑()琊()潺()酿()僧()辄()霏()暝()

蔌()弈()翳()射()觥()偻()洌()朝()而往

3、作者简介及背景介绍。

《醉翁亭记》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江西永丰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以荻杆画地教读。24岁考取进士,先后在地方和朝廷任职,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早年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革。他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三、分析课文

1、齐读第1自然段。结合注释翻译第一自然段。

蔚然。深秀,。山行。峰回路转:回,。转,。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指亭四角飞檐翘起。临,靠近。

饮少辄醉:辄,就。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山水之乐:欣赏山水的乐趣。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之心,领会在心里。寓之酒,寄托在饮酒上。

2、概括段意;介绍醉翁亭的环境和命名。

3、讨论下列问题

(1)、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2)、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寄情山水

精选doc

精选doc

.

.

精选doc

.

(3)、写景顺序;远-----近,观察点;滁州

(4)、如何引出亭的?滁州--西南诸峰--琅琊山---水声---亭---修建---命名。

4、齐读第2自然段。结合注释翻译第2自然段。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i若夫,文言里承接上文而引出另一层意思时常用,I近乎“要说那一…·”“像那……”的意思。林霏,树林里的雾气。”云归而岩穴暝:云归,云雾聚拢在山中。岩穴,山谷。瞑,昏暗。晦明变化者-:晦,昏暗不明。野芳发而幽香:野芳,野花。幽香,清淡的香气。佳木秀而繁阴:佳木,好的树木。秀,枝叶繁茂。繁,浓密的。风霜高洁:即风高霜洁,形容秋高气爽,霜色洁白。

5、概括段意;写醉翁亭早晚和四季之景。

6、思考下列问题

(1)、本段文字写了哪些景?写出了景的什么特点?

早晚、四季之景特点;变化万千

(2)、各抓住了什么特点来写?

早;明。晚暗;四季;山、花、水、泉、石。

纵向横向

板书;自然环境;山--泉---亭(远--近)

建亭者--命名者---自号---用亭意(寄情山水、与民同乐)

朝暮之景;晦暗变化(纵向)

四季之景;春(山花)夏(木)秋(天气)冬(水石)---横向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以一个“乐”字贯穿全文,理解课文时,要抓住“乐”这条主线,看作者描绘了哪些图画。

二、继续分析课文

1、齐读第3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本段内容;描绘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幅图画。

文档评论(0)

润哈哈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广州乾星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101MA5B6X8T7Y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