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精选doc
精选doc
.
.
精选doc
.
雁门太守行
第一课时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及“行”的文体。
2、巩固欣赏古代诗词的方法,提高欣赏力。
3、反复诵读,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4、领悟作者寄托的爱国情怀,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1.教师讲解诗歌的大意
2.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教师启发引导点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作者寄托的爱国情怀,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了解诗歌的内容和品味语言。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与学互动设计: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雁门太守行
一、导入新课,了解相关文学文化常识
(1)故事导入,引入《雁门太守行》
(2)了解文体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行”,古乐府的一种体裁。
(3)简介作者
李贺(790—816):字长吉,唐皇室远支。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因称李昌谷。早有诗名,但因父讳而无法应试进举。因仕途失意,他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27岁病逝。今存诗240余首,他的诗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以奇特的想象,浓艳的色彩,瑰丽奇峭的语言,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他幽冷浓艳、虚幻荒诞的独特风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称“奇才”“鬼才”,被人称为“诗鬼”。
精选doc
精选doc
.
.
精选doc
.
(4)写作背景
在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并且发生过多次战争。这首诗的背景是唐王朝和地方割据势力之间的长期战争。
二、朗读、赏析
1、听朗读录音。
2、自由朗读。
3、读诗韵:读准字音和节奏。
明确:1-2句“紧张壮烈”
3-6句“凝重悲壮”
7-8句“坚定豪迈”
4、解诗意
《雁门太守行》诗人选取三个画面描写军旅生活:一个在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的袭击敌人。尾联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心愿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政治立场:维护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
5、悟诗情:理解诗意
(1)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请学生回答:
通过读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诗的最后两句,你是怎么理解的?你认为诗的主题是什么?(学生讨论)
①师归纳:
黑云——使人联想到大敌当前的形势,形势紧急;
金鳞——戒备森严,显示出不可侵犯的气概。
燕脂——更浓的紫色透出肃杀之气,仿佛战士的鲜血染成。
红旗——红旗半卷,写出行军的诡秘。
角声满天、鼓寒声沉---给人庄严壮烈的感觉
②诗的最后两句:运用典故,点明主旨,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心愿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坚定地政治立场,即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和爱国情感。
③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诗人用极其简洁的方式从总体上概括了这场战争的艰苦性,高度赞扬了官军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给他们的斗争染上了悲壮的色彩——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这是一支振奋人心的战歌。
6、品诗言:感受形象美
(1)首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来形容什么?
首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来形容局势的危急。
精选doc
精选doc
.
.
精选doc
.
(2)简要赏析“甲光向日金鳞开”中“开”字的妙处。
“开”形象地展示出将士们饱满的情绪,与“摧”字相对,更反衬出边防将士维护国家统一的无畏精神。
(3)第三、四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
作者没有从正面描绘两军短兵相接、兵刃交加的厮杀场面,而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用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渲染悲壮惨烈的气氛,写激战中边塞风光的悲壮之美。
(4)“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写出了战士们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红旗“半卷”是为乘夜偷袭敌营。抓住战鼓“声不起”写寒冷至极,进而写出了将士们不畏寒冷,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精神,再现了作战的地点和将士们不畏严寒英勇杀敌的情景。
(5)齐读全诗,用“我喜欢,因为”句式说话。
教师点拨品析角度,学生相互交流并试说。
示例:①我喜欢“黑云压城城欲摧”这句,因为它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修辞角度)
②又如:我喜欢“黑云压城城欲摧”这句,因为“压”字,一字传神,形象的写出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的悬殊,守军将士处境的困难。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来形容局势的危急。(关键词)
③又如我喜欢“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两句,因为它勾画出这样的图景:城头弥漫着乌云,似乎淹没了一切,但偶尔大风吹过,云中透出日光,照在城头士兵的铁甲上,金光闪闪,显示出不可侵犯的气概,给人以无比威严的感觉。(内容)
三、拓展延伸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6敬业与乐业习题 新人教版 (I).doc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基础练习 新人教版.doc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培优练习 新人教版.doc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提高练习 新人教版.doc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 平凡的世界(节选)教案 语文版.doc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 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 苏教版.doc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练习题 新人教版.doc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傅雷家书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doc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勒特上尉的信教案 新人教版.doc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小专题 写作:小议一种社会现象练习 语文版.doc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写作 小议一种社会现象教案 语文版.doc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写作小专题 议论要言之有据习题 新人教版.doc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综合性学习:青春随想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走近鲁迅 第9课《风筝》教案1 沪教版五四制.doc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走近鲁迅 第10课 故乡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doc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走近鲁迅 第10课《故乡》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doc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走近鲁迅 第11课《孔乙己》教案2 沪教版五四制.doc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走近鲁迅 第12课《自嘲》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doc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走近鲁迅 第12课《自题小像》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