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加答案.doc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加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页码页码/NUMPAGES总页数总页数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加答案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恣睢(zì)镰刀(lián)濡养(rú)歇斯底里(xiē)

B.豢养(huàn)娉婷(pìng)拮据(jù)抽丝剥茧(bō)

C.撅断(juē)坍塌(tān)拖累(lèi)彬彬有礼(bīn)

D.箴言(xián)岔气(chà)譬如(pì)前仆后继(pū)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天轮之乐??迫不及待??人声鼎沸??张皇失措

B.无动于衷??惟妙惟肖??袖手旁观??通宵达旦

C.相得益章??因地制益??妇孺皆知??历尽心血

D.正襟危坐??顾名思义??暗然失色??穷困潦倒

3、下列句子中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那些只懂得爱慕虚荣,攀比炫富而不努力学习的同学,他一向是鄙夷的。

B.“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诗只是着力烘衬桂林山水的妙处,并非要褒贬天下山水。

C.一切都好像刚刚发生一样,历历在目,却有更多的记忆,如仙山琼阁一般虚无缥缈了。

D..他们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每天放学同行到岔路口,然后分道扬镳。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经典咏流传》等文化节目的热播,激发了大家学习古典诗词的热情。

B.邓稼先执着奉献的精神和品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C.近日,300余名泉城义工在文化广场开展了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

D.为了避免青山绿水不被破坏,我们倡导少用一次性餐具。

5、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设问)

B.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排比)

C.她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比喻)

D.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拟人)

6、下列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19世纪末,微生物学家保罗·艾尔利希曾在实验中“遭遇”这个屏障。

②当时,艾尔利希将此现象解释为脑细胞没有吸收足够的染色剂。

③它其实是在血管和大脑之间的一种选择性地阻止某些物质由血管进入大脑的“屏障”。

④当时他正研究染色技术,目的是使微型生物结构能被研究者看见。

⑤血脑屏障到底是什么呢?

⑥当将染色剂苯胺注入生物体内的时候,这个生物的所有器官都会被染色,唯独脑细胞没有被染色。

A.①④②⑥⑤③ B.①③⑤④②⑥ C.⑤③①④⑥② D.⑤①④⑥③②

7、按要求默写诗文名句。

(1)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__,不含昼夜。”(《论语》十二章)

(2)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3)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4)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____。(《孟子》二章)

(5)谁见幽人独往来,___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

(6)___________________,人道是,清光更多。(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7)《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四季的不同景色,其中,描写夏季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江山如此多娇”一句是对上片写北国风光的总评;“_______________”一句引起下片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胡珍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90后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