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法的感性改造与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批判——以《哲学的贫困》为中心的考察.pdf

辩证法的感性改造与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批判——以《哲学的贫困》为中心的考察.pdf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77卷第1期2024年1月

Vol.77No.1Jan.2024090~099

DOI:10.14086/j.cnki.wujss.2024.01.008

辩证法的感性改造与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批判

——以《哲学的贫困》为中心的考察

刘建江

摘要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不仅展开了对蒲鲁东的系列辩证法和黑格尔的理

性辩证法的双重批判,而且对其进行了感性改造。马克思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核心,

在于彻底揭露和批判其形而上学性质。通过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范畴抽象方法的批判,马

克思揭示了经济范畴的感性来源,阐释了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研究对象;通过对蒲鲁东政治

经济学方法论中的伪历史主义的披露,马克思立足于社会关系赋予了辩证法真正的历史性,

彰显了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历史主义原则;通过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的伪批判性和抽象实

证性的揭露,马克思阐明了其政治经济学批判是一门“革命的科学”和“历史运动的科学”,凸

显了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革命向度。立足于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的批判,马

克思既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探讨了哲学方法论的问题,又在哲学方法论视域中考察了

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科学性质问题,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最初融汇。

关键词马克思;《哲学的贫困》;感性辩证法;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历史唯物主义;

政治经济学批判

中图分类号B02;B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320(2024)01-0090-10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1JZD006);中央高校基本科

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23WKYXZD016)

在《哲学的贫困》(以下简称《贫困》)中,马克思对蒲鲁东的整个政治经济学体系进行了严厉的批判。

这一批判是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双重错误所进行的无情鞭挞,其核心表现为“反对其方法论的

[1]

论战”(P246)。在马克思看来,蒲鲁东用以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是对黑格尔理性辩证法的拙劣模仿

①[3]

和粗暴歪曲,是一种“伪辩证法”;蒲鲁东的政治经济学是一种“唯心主义的经济学”(P426)和“政治经

[4]②

济学的逻辑学和形而上学”(P601)。立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所获致的历史唯物主义成果,马克思

不仅给予了蒲鲁东系列辩证法最为“刻薄”的嘲讽和批评,而且还展开了对黑格尔理性辩证法的感性改

造和去神秘主义努力,并在此基础上彻底揭露和批判了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性质,实现了历史唯

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最初融汇。基于此,本文以马克思在《贫困》中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方法论

的批判为切入点,拟从范畴批判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研究对象、社会关系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历史主义

原则、人的解放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革命向度这三个方面出发,具体考察马克思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

的形而上学”的批判,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阐发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法论,凸显马克思政治经济

[2]

①这一伪辩证法被蒲鲁东称之为“系列辩证法”,它“试图提供一种思维方法,这种方法将以思维的过程来代替各个单独的思想”(P627)。

[5]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本人专注ppt制作、办公模板编辑六年有余,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做出高品质ppt、办公表格等模板,以及文案等。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