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语言文字运用Ⅰ
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猫冬”是从堵上后窗那一刻开始的。父亲踩着板凳和木梯子,手托着泥坯把后窗堵了,又抹上厚厚泥层。后窗变成了墙的日子,家里暖了许多。地瓜藏在屋顶棚子上,盖着薄薄的豆秸叶;奶奶天天偎在炕头上,透过窗户中间的小玻璃片观天看地;就连平日里忙碌的母亲,也常常坐在炕头上摆弄窗花和鞋垫。
北方的冬天常常是万里晴空,日头那么慷慨地照着,大地一丝风也没有。大好的天气里最适合一帮老伙计聚在一起,排在南墙根下晒太阳。
18.下列句子中的“那么”和语段中加点的“那么”语意最接近的一项是()
A.下大雪不能出门,那么就“猫”在家里享受闲暇的时光吧。
B.一家人坐在一起,做上那么三五个菜吃上一顿团圆饭。
C.东北每年雪总是下得那么大,让他们不得不呆在家里。
D.雪仗不能那么打,不小心把人弄伤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19.文段中画线句子结尾的句号如改成分号,和下文两个分号并列,看起来更加整齐,但使用句号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0.“猫冬”这个词很有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18.C19.下文分号隔开的三个分句是描写“猫冬”的具体生活,而画线句子是“猫冬”的条件,和后面的三个分句不能构成并列关系,这样更符合句子的内在逻辑层次,也能更好地表现猫冬的生活。
20.①“猫”是“躲藏”的意思,猫冬意指躲在家里过冬,泛指躲在家里不出门。“猫冬”具有动作性,具体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冬天像猫一样躲藏在家里的一种生活情形。②运用了口语,生动活泼、亲切自然。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般词语含义的把握能力。
语段中加点的“那么”是用来形容事物的性质、程度;
A.“那么”表示假设,引出应有的结果;
B.“那么”放在数量词前,表示估计数目;
C.“那么”是用来形容事物的性质、程度;
D.“那么”是用来形容行为的方式。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分号表示句子之间是并列关系,而“后窗变成了墙的日子,家里暖了许多”是猫冬的条件,“地瓜藏在屋顶棚子上,盖着薄薄的豆秸叶”“奶奶天天偎在炕头上,透过窗户中间的小玻璃片观天看地”“就连平日里忙碌的母亲,也常常坐在炕头上摆弄窗花和鞋垫”这三个句子是描述猫冬生活的具体内容,后面三句话构成并列关系,而画横线的句子和后文不能构成并列关系,所以不能将句号改为分号。
画横线的句子表示猫冬的条件,而后面三个句子是猫冬的具体内容,而句号表示一句话的结束,先说条件,再说内容,这样更符合句子的内在逻辑层次,也能更好地表现猫冬的生活。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表达效果的把握能力。
“猫冬”是指在北方的冬天,大家躲在家里过冬。在“猫冬”这个词中,“猫”是动词,躲藏的意思;“冬”是动词,过冬的意思,所以“猫冬”意指躲在家里过冬,泛指躲在家里不出门。具有动作性,具体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冬天像猫一样躲藏在家里的一种生活情形。
“猫冬”是北方的方言,所以“猫冬”这个词运用了口语,生动活泼、亲切自然。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在西方,希腊、罗马体系创造了它们的“五种典范”,成为它们建筑的方式。中国建筑经历两三千年也有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地千变万化,①。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之间,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至如梁、柱、枋、檩、门、窗、墙、瓦、槛、阶、栏杆、隔扇、斗拱、正脊、垂脊、正吻、戗兽、正房、厢房、游廊、庭院、夹道等等,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建和因素。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②,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③。“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作点缀装饰用的。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