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培训课件:《中药涂药技术》.pptx

中医培训课件:《中药涂药技术》.pptx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药涂药技术

教学目标

能熟知中药涂药法的适应症

能正确熟练进行中药涂药法操作

能正确掌握各种剂型药物的正确用法

中医外治技术概述

广义外治:泛指除口服及单纯注射给药以外施于体表皮肤(粘膜)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比如音乐疗法、体育疗法等包括在内。

狭义外治:指用药物、手法或器械施与体表皮肤(粘膜)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

发展

《黄帝内经》中“桂心渍酒,以熨寒痹”,意指用白酒和桂心涂治“风中血脉”,后被誉为膏药之始,开创了现代膏药之先河。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清代吴师机《理瀹(yue)骈(pian)文》。

中药涂药法:

一、定义

二、适用范围

三、评估患者

四、告知

五、物品准备

六、操作要点

七、注意事项

定义:

中药涂药技术是将中药制成水剂、酊剂、油剂、膏剂等剂型,涂抹于患处或涂抹于纱布外敷于患处,达到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止痒镇痛的一种操作方法。

适用范围:

适用于跌打损伤、烫伤、烧伤、疖痈、静脉炎等。

评估患者:

病室环境,温度适宜。

主要症状、既往史、药物过敏史、是否妊娠。

评估舌质、舌苔及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涂药部位的皮肤情况。

告知:

涂药后如出现痛、痒、胀等不适,应及时告知护士,勿擅自触碰或抓挠局部皮肤。

涂药后若敷料脱落或包扎松紧不适宜,应及时告知护士。

涂药后可能出现药物颜色、油渍等污染衣物的情况。

中药可致皮肤着色,数日后可自行消退。

物品准备:

治疗盘、中药制剂、治疗碗、弯盘、涂药板(棉签)、镊子、盐水棉球、纱布或棉纸、胶布或弹力绷带、治疗巾等,必要时备中单、屏风、大毛巾。

操作要点:

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调节病室温度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根据涂药部位,取合理体位,暴露涂药部位,必要时屏风遮挡。

患处铺治疗巾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皮肤并观察局部皮肤情况。

将中药制剂均匀涂抹于患处或涂抹于纱布外敷于患处,范围超出患处1~2cm为宜。

操作要点:

各类剂型用法:

(1)混悬液先摇匀后再用棉签涂抹。

(2)水、酊剂类药物用镊子夹棉球蘸取药物涂擦,干湿度适宜,以不滴水为度,涂药均匀。

(3)膏状类药物用棉签或涂药板取药涂擦,涂药厚薄均匀,以2~3mm为宜。

操作要点:

各类剂型用法:

(4)霜剂应用手掌或手指反复擦抹,使之渗入肌肤。

(5)对初起有脓头或成脓阶段的肿疡,脓头部位不宜涂药。

(6)乳痈涂药时,在敷料上剪一缺口,使乳头露出,利于乳汁的排空。

操作要点:

根据涂药的位置、药物的性质,必要时选择适当的敷料覆盖并固定。

涂药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操作完毕,协助患者着衣,安排舒适体位。

注意事项:

婴幼儿颜面部、过敏体质者及妊娠患者慎用。

涂药前需清洁局部皮肤。

涂药不宜过厚以防毛孔闭塞。

注意事项:

涂药后,观察局部及全身的情况,如出现丘疹、瘙痒、水泡或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停止用药,将药物擦洗干净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患处若有敷料,不可强行撕脱,可用生理盐水棉球沾湿敷料后再揭,并擦去药迹。

典型病例---左前臂疖

患者蒋某,男,19岁,学生。左前臂红肿热痛3天入院。既往体健。舌红苔薄黄腻,脉弦。中医诊断为:疖病,热毒蕴结型。遵医嘱予以清凉膏中药涂药治疗。

谢谢大家

文档评论(0)

haerqig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