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docxVIP

北京市西城区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北京一五六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语文期中测试

班级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成绩________

第Ⅰ卷(共40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1——8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踞(jū)着蓊(wěng)郁戛(jiá)然石罅(xià)

B。琅(lǎng)然百顷(qǐng)菱(líng)角埋(mái)怨

C.榫(sǔn)头脊髓(suǐ)迥(jiǒng)异乜(miē)斜

D.桅(wēi)杆揩(xié)拭拙(zhuō)笨聒(guō)噪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莫然回首满堂彩柏来品口惠而实不至

B。饥肠漉漉协奏曲宣染涎皮赖脸

C。没精打彩罪孽苍皇锣鼓喧天

D.意见不合捍卫情致卑躬屈膝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作者是曹雪芹,名列中国四大名著之首,成书年代早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小说.

B。海明威是美国著名作家,曾获得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有小说《丧钟为谁而鸣》《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父与子》等。

C。《茶馆》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作品没有完整的情节线索,通过在裕泰茶馆中活动的各色各样的人物,反映了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前夕长达50年的社会生活.

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是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主要代表,“宋四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游览黄山之后发现它果然是秀色可餐,名不虚传。

B。岭南的书法艺术历史悠久,但由于气候潮湿等原因,唐代以前的书法作品鲜有传世,即使是宋元墨迹,今天能见到的也是寥若晨星.

C.自行车队被两只恶犬追赶的几入绝境,最后靠下坡高速骑行才得以摆脱,队员们至今仍心有余悸。

D。暮春时节是潭柘寺“二乔玉兰”的盛花期,4月上旬,这两株玉兰的树冠上就布满了含英咀华的花蕾。

5。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女人的手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

②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身子长在水里。

③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结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看膝盖,光着脚。

A.震截戴B。振接带C。振截带D.震接戴

6.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川相缪相缪:缭绕,盘绕。.

B.东至山麓,潴为大池潴:水停聚.

C。周以缭垣,约以危栏危:端正

D。盈虚者如彼虚:缺.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乃溢而西南流B。浴饮毕,鸣而去

C.名之曰“活水源D。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8。下列各句中,不属于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终日旋转行水面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取之无禁,用之不竭D.有泉穴南壁下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及链接文字,完成9—-12题(9—10题,每小题3分,11题6分,12题4分,共16分)。

“渔樵”中的“渔”和“樵”,本意分别为“打渔”和“砍柴”,是农耕社会时期极其常见和平凡的两种劳动;它们合在一起时则指两种身份,即渔父和樵夫。有意思的是,这两类劳动者在中国历史中被一些文人合二而一,并被赋予了高雅、旷达甚至超凡入圣的品性,每每具有哲人的智慧.就说《屈原列传》中的那位渔父吧,在屈原表明自己不会听从劝告,宁死也不愿让光明纯洁蒙上世俗尘埃的意思之后,他只好笑着拍打船桨唱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其中就包含一种与世推移的思考,足可见得这不是一般的渔父,他的举止和言谈都有不同寻常的高雅.《观棋烂柯》的传说,则将樵夫的隐逸高超流传于世:晋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5****35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一起交流学习一起进步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