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颗粒物的基本概念.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大气颗粒物的基本概念大气颗粒物由各种固体或液体微粒均匀地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一个庞大的分散体系,称为气溶胶体系。气溶胶体系中分散的各种粒子称为大气颗粒物。一、大气颗粒物的分类二、大气颗粒物的源和汇三、大气颗粒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第2页,共2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大气颗粒物的分类(一)按粒径、状态及来源划分(8种)1、粉尘(微尘、Dust)颗粒直径:1~100μm,固体。机械粉碎的固体微粒,风吹扬尘,风沙。2、烟(烟气,Fume)颗粒直径:0.01~1μm,固体。生成、现象:由升华、蒸馏、熔融及化学反应等产生的蒸气凝结而成的固体颗粒。如熔融金属、凝结的金属氧化物、汽车排气、烟草燃烟、硫酸盐等。第3页,共2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灰(Ash)颗粒直径:1~200μm;物态:固体;生成、现象: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不燃性微粒,如煤、木材燃烧时产生的硅酸盐颗粒,粉煤燃烧时产生的飞灰等。4、雾(Fog)颗粒直径:2~200μm;物态:液体;生成、现象:水蒸气冷凝生成的颗粒小水滴或冰晶,水平视程小于1km。5、霭[ǎi](Mist)颗粒直径:大于10μm;物态:液体;生成、现象:与雾相似,气象上规定称轻雾,水平视程在1~2km之内,使大气呈灰色。第4页,共2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6、霾[mái]?(Haze)颗粒直径0.1μm左右,固体。生成、现象:干的尘或盐粒悬浮于大气中形成,使大气混浊呈浅蓝色或微黄色。水平视程小于2km。7、烟尘(熏烟,Smoke)包含0.01~5μm的固体或液体。一般为含碳物质,如煤燃烧时产生的固体碳粒、水、焦油状物质及不完全燃烧的灰分所形成的混合物。如果煤烟中失去了液态颗粒,即成为烟炭。8、烟雾(Smog)0.001~2μm的固体。现泛指各种妨碍视程(能见度低于2km)的大气污染现象。光化学烟雾产生的颗粒物,粒径常小于0.5μm使大气呈淡褐色。注意与第2点中烟气Fume(固体,蒸气凝结)的区别第5页,共2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按监测和粒径划分1、总悬浮颗粒物(TotalSuspendedParticulate,TSP)用标准大容量颗粒采样器,在滤膜上所收集的颗粒物的总质量,是大气质量评价中的一个通用的重要污染指标。2、飘尘和降尘长期飘泊在大气中颗粒直径小于l0μm的悬浮物称为飘尘(Airborneparticle);大于l0μm的微粒,由于自身的重力作用而很快沉降下来的这部分微粒称为降尘(Dustfall)。3、可吸入颗粒物(InhalableParticulate,IP)易于通过呼吸过程而进入呼吸道的粒子,小于10微米。PM10第6页,共2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大气颗粒物的源和汇(一)大气颗粒物的来源1、天然来源???????1)一次颗粒物可起因于地面扬尘(风吹灰尘),与地壳、土壤的成分相似;海浪溅出的浪沫,火山爆发的喷出物,森林火灾的燃烧物,宇宙来源的陨星尘,生物界产生的颗粒物如花粉、孢子等。2)二次颗粒物森林中排出的碳氢化合物(主要是萜烯类)进入大气后经光化学反应,产生的微小颗粒;与自然界硫、氮、碳循环有关的转化产物,如由H2S、SO2氧化生成的硫酸盐,由NH3、NO和NO2氧化生成的硝酸等。第7页,共2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人为来源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颗粒物,如煤烟、飞灰等。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固体微粒,汽车尾气排出的卤化铅凝聚而形成的颗粒物。人为排放SO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硫酸盐粒子等的二次颗粒物。第8页,共2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大气颗粒物的汇(汇集——干沉降和湿沉降)1、干沉降:干沉降是指颗粒物通过重力作用或与其它物体碰撞后发生沉降。沉降机制1:一种通过重力对颗粒物的作用。沉降的速率与颗粒的粒径、密度、空气运动粘滞系数等有关。粒子的沉降速度可应用斯托克斯定律求出:v=(ρ-ρ0)gd2/1.8η?其中,v表示沉降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d为粒子直径;ρ和ρ0分别为颗粒及空气的密度;η空气的粘度,以泊(Pa·s)表示。结论:粒径和密度愈大,则沉降速率也愈大。???第9页,共2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沉降机制2:另一种是粒径小于0.lμm的颗粒,靠布朗运动扩散、互相碰撞而凝集成较大的颗粒,通过大气湍流扩散到地面或碰撞而消除。干沉降对粒径小于1?m的颗粒物去除效率较高。2、湿沉

文档评论(0)

xiaoshun20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