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整本书阅读《红楼梦》诗歌鉴赏专题.docxVIP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整本书阅读《红楼梦》诗歌鉴赏专题.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14-15题。

访妙玉乞红梅

(清)曹雪芹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伢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山路梅花

(宋)冯山

传闻山下数株梅,不免车帷暂一开。

试向林梢亲手折,早知春意逼人来。

何妨归路参差见,更遣东风次第吹。

莫作寻常花蕊看,江南音信隔年回。

14.关于这两首诗的鉴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诗作为一首叙事诗,通过宝玉的视角叙写了一次踏雪寻梅的经历,以“大土”“嫦娥”虚写妙玉,表现了其高洁的情怀。

B.冯诗写山路梅花,不添香着色,不写疏影横斜,却非常传神地写出了梅花带来的春意,生意盎然,饶有情趣,实属旅途即兴之佳作。

C.冯诗思路清晰:先写停车揭帷去赏梅,次写下车后折梅觉春意,后写折梅后产生旅途不时想见梅花绽放的期望,最后写发自内心的赞美。

D.两首诗描写梅花各有侧重。曹诗紧扣诗题,侧重写宝玉向妙玉乞取红梅花的过程;而冯诗侧重写自己的感受,透漏出一丝怜惜和感伤之意。

15.在《红楼梦》中,《访妙玉乞红梅》是贾宝玉所作。在宝玉念出第一句时,“黛玉摇头笑道:‘起的平平。’”宝玉念出第二句时,“黛玉湘云都点头笑道:“有些意思了。’”请分析第二句为何“有意思”。

【答案】

14.D(无怜惜和感伤之意)

15.“寻春问腊”意为在冬天寻找春色,虽不着梅字,但冬天惟有梅花盛开,实也指红梅,这样写梅,可谓妙法。“蓬菜”原为传说中的海上仙山,此处乃栊翠庵之代词,着实贴切,又为以下的铺写敞开了大门,使全诗结构谨然,因此“有些意思”。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

临江仙·柳絮薛宝钗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红楼梦》中薛宝钗所做的一首柳絮词,该词因不落俗套被众人推选为独占鳌头的作品。

B.上片“几曾”、“岂必”的反问句式,化消极为积极。同时,为下片抒写柳絮的心愿做了铺垫。

C.词的最后两句,直接抒写了柳絮凭借东风扶摇直上的远大志向,使整首词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D.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柳絮,实际上则是薛宝钗这位开朗豪放的封建“淑女”自我个性的写照。

16.《红楼梦》中写到,湘云先笑道:“好一个‘东风卷得均匀!这一句就出人之上了。”你是否赞同史湘云的看法,请简述理由。(6分)

【答案】

15.D(“开朗豪放”不对,应是“聪慧世故”)

16.赞同。理由:“卷得均匀”,用拟人的手法(1分),生动地再现了风吹柳絮的情形:“均匀”既表现了春风的徐缓,(1分)又表现了柳絮的舞姿柔美,缀急有度;(2分)风吹柳絮的情形如轻盈优美的舞姿,流露出一种欢愉融洽的欣喜之情。(1分)答不赞同的,只要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红楼梦》中林黛玉所作的诗歌,完成各题。

问菊

林黛玉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①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②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注]①孤标:孤高的品格。标,标格。②蛩:蟋蟀。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想知道秋天的信息,众人皆不知,只有问东篱下的菊花,将诗人自己的情怀赋予了菊花。

B.颔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菊花不与百花争艳、深秋开放的特点。

C.颈联交代菊花生活的环境,直接抒发诗人内心的寂寞、相思之情。

D.尾联是在菊花中寻求精神寄托之意,用拟人手法视秋菊为知己并与之谈心,赞美菊花的“孤标傲世”的高洁风格。

16.这首诗名为“问菊”,有人却评价它“与其说是有趣的讯问,莫如说是愤懑的控拆”。那么林黛玉到底为什么而愤懑呢?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

【答案】

15.C“直接抒发诗人内心的寂寞、相思之情”错误。“圃露庭霜何寂寞”描写菊花的生长环境,是用环境“侧面衬托”诗人内心的寂寞、相思之情。

16.①诗人愤懑于菊花不甘苟合流俗,却不知与谁共隐。

②诗人愤懑人海茫茫、知音难求,不为世俗所理解、欣赏。

③诗人愤懑自己生活的贾府人际环境恶劣、严酷。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杏帘在望①

林黛玉(曹雪芹)

杏帘招客饮②,在望有山庄。

菱荇③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注)①这是《红楼梦》中元妃省亲时,林黛玉替贾宝玉为大观园中一处景点“杏帘在望”所作的诗,元妃认为是宝玉所作四首中最好的。②“杏帘”句:从明代唐寅《题杏林春燕》一诗中“红杏梢头挂酒旗”化用而来。帘,酒店作标志的旗帜。招,说帘飘如招手。③荇:荇菜,水生,嫩叶可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文档评论(0)

专注中高考语文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15年深耕,专注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