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医护理技术.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蜡疗法适应症损伤及劳损外伤或手术后遗症神经性疼痛消化道疾病妇科疾病禁忌症感觉障碍、出血倾向、伤口渗出、化脓性感染等第32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蜡疗法石蜡:外观洁白,无杂质加热:温度不可过高;不可用炉火直接加热,用双层锅加热第33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蜡疗法的种类黄蜡疗法石蜡疗法地蜡疗法(同石蜡)炭蜡法艾蜡法蜡布贴敷法蜡饼贴敷法蜡袋贴敷法蜡液涂贴法蜡液浸泡法第34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蜡疗法注意事项体位:舒适、持久、不可变动的体位每周或每月清洁石蜡:沉淀法、水煎清洗法、清洗过滤法重复使用:1-3月加入15%-25%新蜡,重复不超过5-7次,创面、体腔内用过的不可重复使用患者学会自我观察过敏第35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蜡疗法不良反应过敏:停止使用外伤:摔伤烧焦:呛咳、呼吸困难等第36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耳穴疗法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中药王不留行、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以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耳穴表面解剖结构第37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38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耳穴埋豆法目的刺激耳穴,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理脏腑,达到调节神经平衡、镇静止痛、脱敏止痒等目的第39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耳穴埋豆法耳穴分布阳性反应点分布规律:倒置的胎儿第40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耳针法第41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42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43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耳穴埋豆法处方选穴原则按疾病的相应部位选穴按脏腑辨证、循经辨证选穴按现代医学知识选穴按临床经验选穴第44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耳穴埋豆法适应证内、外、妇、儿、五官、伤科及内分泌代谢等疾病。亦可用于预防感冒、晕车晕船,输液输血反应禁忌证耳廓皮肤完整性受损;孕期、习惯性流产者慎用;年老体弱、严重器质性疾病第45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耳穴埋豆法操作步骤用物准备尽量卧位探查耳穴:观察法、按压法、电阻测定法消毒耳廓针刺:皮内针或王不留行籽等,每日按压数次,至少30下,不超过1分钟夏季留置1-3天,冬季3-7天第46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耳穴埋豆法注意事项严防软骨膜炎预防晕针发生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的患者,耳廓充血发热时,适当活动患肢或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第47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耳穴埋豆法常见不良反应胶布过敏感染疼痛:无需特殊处理其他第48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皮内针法又称“埋针法”,将特制的图钉型或麦粒型针具刺入皮肤,固定留置一定时间,给皮肤弱而长时间的刺激,以调整经络脏腑功能,防治疾病的一种操作方法麦粒型/颗粒型图钉型/掀针第49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皮内针法适应证慢性顽固性疾病和经常发作的疼痛性疾病禁忌证炎症、冻伤、水肿、出血倾向、习惯性流产史第50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皮内针法重点操作步骤消毒局部皮肤,消毒术者手指刺法麦粒型:沿皮肤横刺皮肤,埋入0.5-1.0cm,胶布固定图钉型:对准穴位刺入,胶布固定留针时间夏季1-2天,秋冬3-7天每日按压3-4次,每次1-2分钟第51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皮内针法注意事项感觉疼痛或活动受限,立即起针严密消毒,防止感染关节附近、胸腹部不宜埋针;年老体弱者注意休息第52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感谢大家观看第53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关于常用中医护理技术拔罐法又称“吸筒法”,“角法”第2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拔罐法发展历程最早的文字记载《五十二病方》以角治疗痔疾西晋葛洪著《肘后备急方》记载用角法治疗疮疡痈肿唐代太医署将角法(拔罐疗法)分设为科,学制定为三年唐代王焘《外台秘要》中对拔罐疗法有详细记载,已使用了竹罐和水煮罐的吸拔方法宋代医家唐慎微在《证类本科》中记载:“治

文档评论(0)

xiao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你好,我好,大家好!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40162041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