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原文及白话译文5.pdfVIP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

闻其道。

岐伯对曰: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

阳明之阳,名曰害蜚,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阳明之

络也。其色多青则痛,多里则痹,黄赤则热,多白则寒,五色皆见,

则寒热也。络盛则入客于经。阳主外,阴主内。

少阳之阳,名曰枢持。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少阳

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故在阳者主内,在阴者主出,以渗于内,

诸经皆然。

太阳之阳,名曰关枢。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太阳

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

少阴之阴,名曰枢儒。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少阴

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其入经也,从阳部注于经,其出者,从阴

内注于骨。

心主之阴,名曰害肩,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心主

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

太阴之阴,名曰关蛰。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太阴

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

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

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开则入客

于络脉,留而不去,传入于经,留而不去,传入于腑,廪于肠胃。

邪之始入于皮也,泝然起毫毛,开腠理,其入于络也,则络脉盛

色变;其入客于经也,则感虚,乃陷下,其留于筋骨之间。寒多则筋

挛骨痛;热多则筋弛骨消,肉烁_破毛直而败。

帝曰:夫子言皮之十二部,其生病皆何如。

岐伯曰: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

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腑脏也。故皮者有分

部不与而生大病也。帝曰:善。

经络论篇第五十七

黄帝问曰:夫络脉之见也,其五色各异,青黄赤白黑不同,其故

何也?

岐伯对曰:经有常色,而络无常变也。

帝曰:经之常色何如?岐伯曰:心赤、肺白、肝青、脾黄、肾黑,

皆亦应其经脉之色也。

帝曰:络之阴阳,亦应其经乎?

岐伯曰:阴络之色应其经,阳络之色变无常,随四时而行也。

寒多则凝泣,凝泣则青黑;热多则淖泽,淖泽则黄赤。此皆常色,

谓之无病。五色具见者,谓之寒热。帝曰:善。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黄帝问曰:余闻气穴三百六十五以应一岁,未知其所,愿卒闻之。

岐伯稽首再拜对曰:窘乎哉问也?其非精帝,孰能穷其道焉,因

请溢意尽言其处。

帝捧手逡巡而却曰:夫子之开余道也,目未见其处,耳未闻其数,

而目已明,耳以聪矣。

岐伯曰:此所谓精人易语,良马易御也。

帝曰:余非精人之易语也,世言真数开人意,今余所访问者真数,

发蒙解惑,未足以论也。然余愿闻夫子溢志尽言其处,令解其意,请

藏之金匮,不敢复出。

岐伯再拜而起曰:臣请言之,背与心相控而痛,所治天突与十椎

及上纪。上纪者胃脘也,下纪者关元也。

背胸邪系阴阳左右如此,其病前后痛涩,胸胁痛而不得息,不得

卧、上气、短气、偏痛、脉满起,斜出尻脉,络胸胁,支心贯膈,上

肩加天突,斜下肩,交十椎下。

脏俞五十穴。

热俞五十九穴

水俞五十七穴

头上五行,行五,五五二十五穴。

中_两傍各五,凡十穴。

大椎上两傍各一,凡二穴。

目瞳子浮白二穴。

两髀厌分中二穴。

犊鼻二穴。

耳中多所闻二穴。

眉本二穴。

完骨二穴。

顶中央一穴。

枕骨二穴。

上关二穴。

大迎二穴。

下关二穴。

天柱二穴。

巨虚上下廉四穴。

曲牙二穴。

天突一穴。

天府二穴。

天牖二穴。

扶突二穴。

天窗二穴。

肩解二穴。

关元一穴。

委阳二穴。

肩贞二穴。

喑门一穴。

胸俞十二穴。

背俞二穴。

膺俞十二穴。

分肉二穴。

踝上横二穴。

阴阳蹻四穴。

水俞在诸分,热俞在气穴,寒热俞在两骸厌中二穴。

大禁二十五在天府下五寸。

凡三百六十五穴,针之所由行也。

帝曰:余已知气穴之处,游针之居,愿闻孙络溪谷,亦有所应乎?

岐伯曰:孙络三百六十五穴会,亦以应一岁,以溢奇邪,以通荣

卫。荣卫稽留,卫散荣溢,气竭血着。外为发热,内为少气。疾泻无

怠,以通荣卫,见而泻之,无问所会。

帝曰:善。愿闻溪谷之会也。

岐伯曰: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肉分之间,溪谷之会。

以行荣卫,以会大气。邪盛气壅,脉热肉败,荣卫不行,必将为

文档评论(0)

186****222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