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1).docxVIP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1).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学习目标

1.掌握佛教传入对中华文化的影响,认识中华文化在中外交流中发展升华。

2.掌握西学东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冲击,认识近代中华文化的发展。

学习重难点

1.重点: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2.难点: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1、佛教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1)传入过程

①两汉: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

②魏晋南北朝:佛教日趋兴盛,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互融合;

③隋唐:佛教出现不同宗派,主张顿悟成佛的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

④宋明: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的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2)影响:

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①哲学观念、逻辑思维:佛教哲学本身蕴藏对宇宙人生的洞察、对人类理性的反省、对概念的分析,启迪中国人的传统思维佛教文化宣扬的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②文学艺术:佛教内容及其理念体现和渗透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诗词、书法、绘画中,为文学艺术带来了新的意境;

③建筑:中国的建塔艺术受佛教影响,又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特色,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建筑

④语言学:开阔了中国音韵学的视野,佛教丰富了汉语词汇为我国语言宝库增添了许多新的词语

⑤生活:宽大的僧衣精美的素食以及各种各样的音乐和礼仪习俗,丰富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2、西学东渐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过程:

①明末:意大利人利玛窦等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徐光启等人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清朝时任命来自欧洲的汤若望、南怀仁等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搅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中国。

②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迅速传入。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呼吁革除弊端,提倡“经世致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持洋务运动,派遣严复、詹天佑等留学生,1862年设立旨在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的京师同文馆,1868年创办专门翻译、引进西方书籍的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康有为、梁启超等爱国知识分子意欲学习西方、改革政体,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展开;随着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爆发,封建旧道德、旧文化遭到抨击;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民主主义者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重新探寻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2)影响:

①政治上:西方政治思想的传入对中国的政治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引发了一系列变法和革命运动,从戊戌变法的发起开始,到晚清新政、立宪运动、辛亥革命的爆发、民国议会制度的推行、五四运动等等,一直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发展等等都受到了西方思想的重大影响。

②经济上:新思想的传入,冲击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观念,使得一批知识分子投身实业,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③思想文化上: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成分尤其是儒家思想和民间信仰文化,受到西方自由、民主、科学的影响受到强烈的批判。知识分子中,崇尚实用、注重科技、追求民主的风气日益加浓。

④社会生活上:新的西方科技事物如电、自来水、广播、电影等新事物逐渐改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习惯,一些传统陋习被逐渐废除。

二、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一)中华文化在亚洲的传播

1、过程:(1)公元前4—3世纪,汉字已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后来各国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本国文字,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2)3—5世纪,儒学在东南亚等地区流行。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等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大约4世纪后,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各国佛教得到发展。

2、影响:(1)古代朝鲜、日本和越南的社会制度大多来自唐朝。朝鲜的政治制度基本模仿中国。日本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都以唐朝为蓝本。越南的教育体制主要移植于中国,科举制和中国的基本一样。

(2)东亚地区和东南亚地区在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节日、习俗等方面,也深受唐文化的影响。

(二)中华文化在欧洲的传播及影响

1、传播:16—18世纪,在西学传入中国的同时,中国经典文化也在欧洲得到传播。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经典传入欧洲,中国的史学、地理以及科技、文学等也相继传入,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界的热烈反响。中国的茶、丝绸、瓷器在欧洲社会深受喜爱,中国园林和建筑成为风尚。

2、中华文明的重要成果在欧洲社会向近代转型中的作用

(1)造纸术传入欧洲,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火药传入欧洲,火药武器对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摧毁封建城堡起了重要作用,并促进了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3)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的发展,使人类迎来了地理大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