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中语文选必下教案之悲喜至情:尊奉孝道与悼亡存念——《陈情表》《项脊轩志》教学设计.docx

2024年高中语文选必下教案之悲喜至情:尊奉孝道与悼亡存念——《陈情表》《项脊轩志》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悲喜至情:尊奉孝道与悼亡存念

——《陈情表》《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梳理文言知识,理清文本内容。

2.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以情感人,理解以理服人。

3.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感人词句,体会作者情感。

4.文化传承与理解:结合身世背景,理解孝道亲情。

《陈情表》:先情后理的“孝忠”之心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汉,李密成了亡国之臣,便在家供养祖母刘氏。

公元265年,晋武帝登基称帝,请李密出来做官,先拜郎中,后又拜为洗马。晋武帝重用李密呢?

第一,在司马家族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往往充斥着残忍的杀戮,由此造就了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之一。对那些不依附自己的名士,司马氏常常用自己的阴毒残忍手段将其杀害。这其中最为有名的嵇康。现在晋武帝已经坐定天下,就必须修复先前大规模杀戮造成的名士及社会的恐慌局面,变为对名士的拉拢,以维持政权合法、稳定。

第二,当时东吴未灭,为了收笼东吴民心,晋武帝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厚之胸怀。如果说当初司马氏杀嵇康,是借用这位有声望的名士性命,用武力迫使名士群体就范的话;那么现在晋武帝征召李密,则是借助名士李密的声望影响,用怀柔政策笼络名士群体,同时验证魏、蜀、吴名士群体之心。换句话说,刚刚灭亡的蜀汉之臣李密被选中做榜样。

第三,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治国,而李密当时名士,以孝闻名于世,李密是天然的最好标杆,所以李密屡被征召。

本来,亡国之臣受到重用,本是受宠若惊。李密为什么“辞不就职”?三个原因:

第一,现实问题:李密确实有一个96岁的祖母刘氏要供养,当然,这不是最关键的,因为做官也可以供养。(表面问题)

第二,情感问题:李密是蜀汉旧臣,有怀旧思想,况且他还是刘禅的铁粉,他认为刘禅是一个“可以齐桓”的人物,对于晋灭蜀汉是有一点不服气的。(思想问题)

第三,后顾之忧:本做官多年,深知如履薄冰,看惯宦海沉浮。皇帝高兴时,引臣为爱卿心腹;皇帝不高兴时,视臣为草芥弃子。更何况自己的亡国之臣,对晋武帝又不了解,盲目做官,安知祸福?(核心问题)

后面两个问题都是不能说的,如何通过现实表面问题来说服晋武帝,以解决内在核内问题呢?这需要智慧。(换句话说,如何把“孝道之情”表述的真诚感人呢?这是需要发挥语言的魅力)

(二)任务一:阅读文本,梳理作者从哪些方面陈述自己的“孝”情

【提问】阅读第1段,请用两个字概括其核心内容(提示:不幸),并梳理具体有哪些表现?

【明确】“我”的不幸:①幼年失怙;②身体孤弱;③举目无亲;④后代尚小。

“祖母”的不幸:疾病缠身,长年卧床。

【提问】阅读第2段,请用两个词概括其核心内容(提示:蒙恩、两难),请具体分析。

【明确】1.蒙恩:先称颂朝廷清明教化,博取晋武帝好感,舒缓敏感之心。自己身受皇恩,先后“察臣”“举臣”“拜臣”“除臣”。

2.两难:一方面深感皇恩浩荡,面对朝廷一次次征召,恨不得立马上任;但另一方面“刘病日笃”,不能离开。

【补充】晋武帝其人:晋武帝司马炎的祖父就是大名鼎鼎的司马懿。他前期雄才大略、励精图治、明达善谋,颇有其祖父司马懿之遗风;后期热衷于安逸享乐、卖官鬻爵、不理朝纲。

公元265年,其父司马昭意外病逝,嫡长子司马炎即位,不久逼迫末帝曹奂退位,自己正式登基称帝,定都洛阳,西晋王朝正式建立。即位后的十余年期间,晋武帝在勤于政事、选贤任能、勤俭节约、劝课农桑、轻徭薄赋,西晋进入相对繁荣稳定的时期,社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百姓安居乐业,出现了天下康宁的升平景象,史称“太康盛世”。

【提问】本段的语句形式上有什么特点?对表情达意有什么帮助?

【明确】开头讲“察臣孝廉”和“举臣秀才”时,只是地方官的推荐,并不急迫,所以用长句;

但接下来李密“辞不赴命”后,可能皇帝有了猜疑,官职加大,时间也更急,说明朝廷迫切想让李密做官,所以连用四字句,夹杂一个长句;

当李密再次“辞不就职”时,估计晋武帝恼怒了,“真是给脸不要脸”,但刚登基又不能开杀戒,只能接连下诏书,接连派人上门催,所以连用六个四字句,形成排比,整齐一致,语气连贯而强烈。

最后处于两难时,用两组对偶句短句,突出紧张情境下自己的两难处境。其中“则”字(译为“却”),在内容上突出自己两难尴尬处境,在语气上能适当缓和紧张气氛,并引发思考。

【小结】舒缓情境,多用长句;情境加紧,多用短句,杂以长句;十万火急时,整齐地用短句,营造紧张氛围。语言形式的恰当运用,有助于表情达意,有利于朗读时体味情感。

【提问】阅读第3段,请用两个词概括其核心内容(提示:颂德、明志、诉苦),请具体分析。

【明确】1.颂德:夸赞晋武帝以孝治天下的国策,强调晋武帝体恤故老之用心。实则为自己的尽孝行为找到理论依据,将自己的不奉诏行为转化为符合国策的行

文档评论(0)

180****975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十年深耕,专业只为中高考语文阅读与写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