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别离》ppt课件(31页).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今别离;1877年,黄遵宪随清朝第一任驻日公使何如璋由上海乘轮船启程,在神户登陆,开始了在日本的外交活动。;黄遵宪与日本友人的友谊

1880年,日本友人源辉声先生在征得黄遵宪同意后,把《日本杂事诗》的部分原稿,埋藏在东京墨江畔的家里,由黄遵宪题写了“日本杂事诗最初稿冢〞九个字,刻石竖碑,作为中日两国人民永久友谊的象征。

碑石上还刻着黄遵宪的两句诗:一卷诗兮一抔土,诗与土兮共千古。同时还有源辉声先生和的诗:诗有灵兮土亦香,我愿与丽句兮永为邻。

源辉声先生逝世后,安葬于东京都北部的平林寺,诗冢也被迁到该处。这件事成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一段动人的佳话。;1.黄遵宪诗歌创作理念;

2.人境庐联语初赏;

3.《今别离》内容解读;

4.《今别离》艺术特色;

5.黄遵宪关于诗界革命的贡献

6.课外拓展:王闿运《今别离》之比较;

7.课余作业。;黄遵宪: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梅州人。著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

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陈衍〔〕,字叔伊,号石遗老人,福建侯官人,近代著名文学家。与章炳麟、金天翮共倡办国学会。;二.人境庐联语初赏;门匾由日本友人,著名汉学家和书法家大域成濑温先生题赠;有三分水、四分竹、添七分明月

从五步楼、十步阁、望百步长江;黄遵宪自题无壁楼联:

万象涵归方丈室

四围遍列自家山

丘逢甲撰题:

陆沉欲借舟权住

天问翻无壁受呵;上联含蓄地表达了对居室主人黄遵宪被罢归遭遇的同情。“陆沉〞比喻隐居。典出《庄子·则阳》:“方且与世违而心不屑与之俱,是陆沉者也。〞“借舟〞,用《南史·张融传》“权牵小船于岸上住〞的故事。一个“权〞字,运用准确,将作者与主人对时局的无奈一泄无遗。;下联以黄遵宪喻屈原,因为政治理念而遭放逐,满腔悲愤无处倾诉,想写下他的质问,却没有墙壁可以承受。

王逸《楚辞章句》:屈原行吟泽畔,见楚先王庙堂所绘天地山川、神灵圣贤、怪物行事的壁画,“因书其壁,呵而问之〞,写下了《天问》。作者以古讽今,替黄遵宪抒???懑,“无壁〞二字,体现了失意人心头郁结的愁怅感情。

;联语语出惊人,想象奇特,思接千载,巧妙化用旧典而赋予了丰富的新意。作者洞悉书房主人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他报国无门的痛苦,所以言语之间,充满了质疑和悲愤。对仗虽不是十分工切,但是感情异常悲痛,思想特别深入。;今别离;1.解题:《今别离》出自《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别肠转如轮,

一刻既万周。

眼见双轮驰,

益增心中忧。;古亦有山川,

古亦有车舟。

车舟载离别,

行止有自由。

今日舟与车,

并力生离愁。

明知须臾景,

不许稍绸缪。

钟声一及时,

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

动如绕指柔。

岂无打头风,

亦不畏石尤。

送者未及返,

君在天尽头。

望影倏不见,

烟波杳悠悠。;去矣一何速,

归定留滞不?

所愿君归时,

快乘轻气球。;四.《今别离》艺术手法分析;1.意象的不同:

古代诗人描写离别情景的常用意象是柳、酒、长亭、芳草、夕阳、古道,用以表达留恋、安慰、叮嘱、祝愿、伤感、惆怅、期待的情感。

这首诗使用的意象是令人目为之一新的新事物:轮船、钟声、万钧柁、轻气球,表达思妇惜别之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今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2.表达的情调不同:

古人写离别常用“断肠、悲恸、哀怨〞等语,显得特别忧愁、繁重甚至压抑。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宵风残月〞之类。

这首诗对新式交通工具不乏赞美之词:“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这使离情显得不那么浓重、悲伤。;3.对离别场景的描写不一样:

古人喜爱对离别的场面进行精雕细刻,重视渲染气氛,对离别的景情进行充分的描写。古人太看重离别了。

《今别离》“不许稍绸缪〞“顷刻不少留〞,写出的是匆匆离别的情景,最多只是白描写意式的笔法。现代人关于离别已经不是很敏感了。;小结:诗界革命的主要特征;《今别离》四章是黄遵宪“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梁启超语〕,“能直言眼前事直用眼前名物〞〔夏敬观语〕,是诗体试验的典范作品。

《今别离》运用乐府旧题,悉依古法而写,内容上却是写上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新事物,先后分别咏轮船、火车、电报、照相以及地球东西两半球昼夜等。

那些被认为缺少传统韵味的现代文明的事物,被诗人妥妥贴贴地嵌进了饶有古趣的旧框架中。说明旧诗是有可能表现现代事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70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