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

江苏省淮安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苏省淮安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众多歌颂和提倡劳作的声音中,教育家陶行知关于劳作意义、价值和路径的阐发,关于当今“劳作教育怎么搞〞这一难题,仍然具有较强的启发意义。

陶行知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就劳作教育发表过许多论述。他给晓庄师范题写过一副对联:“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在劳力上劳心〞可以说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哲学根基,他提出“我们是主张在劳力上劳心,不是主张劳力与劳心并重〞“真正之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用心以制力。这样做的人要用心思去指挥力量,使能轻重得宜,以明对象变化的道理。这种人能以人力胜天工。〞

陶行知的思想,关于劳作教育乃至于“五育〞并举如何展开,都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五育〞并举不是劳育就动动手、美育就动动眼、体育就动动腿、智育就动动脑、德育就动动心,而是手脑并用、心手相生。即便体育也是如此,南开校长张伯苓被称为“中国重体育第一人〞,其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最早提倡体育不仅仅为了强身健体,而是强调与涵养崇高的道德精神结合在一起,这也正是奥林匹克的精神。

劳作教育更是如此,掌握一定的劳作技能固然重要,但是通过劳作,达到在劳力上劳心的效果,实现道德的提升、智慧的增长、体质的强健、美感的涵养,这应该是劳作教育的真正内涵。从这一点来看,强化劳作教育,甚至于落实“五育〞并举,不能忘了陶行知等人百年前的思索。

〔摘编自罗容海《劳作教育怎么搞,别忘了陶行知》〕

材料二:毋容置疑,新的时代,人类劳作的形态已经沧海桑田,发生了许多庞大的变化。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檀传宝认为,在新时代历史坐标上,要用专业、革新的教育形式去切实求得强化劳作教育的实效。

在他看来,语文、历史等人文社会学科,甚至数理化等自然学科都可能蕴藏着大量劳作教育的素材,各学科领域教学因而也都有因势利导、润物无声地展开劳作教育的可能性。师生互动、校园环境、课业评价、学校制度等教育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都应当加强劳作教育的自觉性。只有劳作教育有机融入全部教育生活,劳作教育才干取得真正的实效。

在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学校将已有技术课与社会施行、社区服务、校本选修、社团活动整合起来,不但强调数学、物理、化学、艺术等学科知识的渗透与应用,同时,还在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作观念和劳作态度的培养,在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动手操作和劳作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

“这种双向融合既丰富了相关学科课程,又为劳作教育课程争得了更多话语权,使其进入学校课程体系和日常教学课程设置更加理直气壮。〞校方表示。

檀传宝同时指出,当代社会的劳作教育乃至全部教育,都只有在与全媒体、自媒体所传播的教育信息形态的剧烈竞争中才干取得好成果。没有以理服人的互动模式、没有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劳作教育就不可能真正受到教育对象的欢迎。

“既然时代不同了,教育对象已经处在一个全新的时代环境之中,劳作教育就理应不断革新形式。故探究与时俱进的劳作教育新形式,应当成为新时代全体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他最后说。

〔摘编自孙竞《立足新时代,如何上好劳作教育这门“必修课〞》〕

材料三:日本在展开“技术科〞教育时强调在真实的情境中培养同学的技术能力。“技术科〞教学计划要依据同学、学校、地域的实际状况,选择能够体现家庭、社会、企业等互相协同的课题,将同学的资质与能力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保证“技术科〞教育的真实情境,学校更加注重与家庭、地方和企业的合作,如北海道道南地区盛产道南衫,相关学校便用其作为材料与加工内容部分的原材料,请当地林业工厂的相关人员提供工具和技术帮助。山形高畠町部分学校就结合当地的种植技术,栽培无农药南瓜。收获时将南瓜做成南瓜蛋糕进行售卖,所获收益赠予灾区。在这种面向社会的课程背景中,同学不仅能在开放、未知、不确定中形成应对“知识导向社会〞的思索能力、推断能力、表现能力等,也能理解自身与社会的关联,进而将自我实现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

日本2017年公布的《中学校学习指导要领》中指出技术教育的核心在于学会运用“技术的观点和思维方法〞,具体而言就是能够运用技术的观点看待社会及生活的诸多现象,并能从安全性、环境影响、经济性、社会需求等角度出发,实现技术最优化。同学不能把自己仅仅当作技术的“使用者〞,而是要站在“制作者〞的态度上,去设想“制作的场景〞“使用的场景〞“废弃的场景〞“可能出现的纠纷场景〞等,从而思索出关于技术问题的最优方案。如今,在能源越发紧缺,加之技术对社会、环境影响越来越大的背景之下,能否运用技术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去分析和解决社会和生活中的问题,无论是对个体生活,还是对社会的可继续发展,都显得至关重要。

〔摘编自杨秋月、陆叶丰《日本中学劳作教育“技术含量〞多》〕

1

文档评论(0)

159****42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