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唐风·葛生.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经·国风·唐风·葛生

诗经·国风·唐风·葛生

原文: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解释:

这是女子悼念或哭亡夫的诗。诗人一面悲悼死者,想象他枕着角枕,盖着锦衾,在荒野蔓草之下独自长眠;一面自己伤感,想着将来漫长的岁月都是可悲的,惟有待百年之后和良人同穴,才是归宿。

1、蒙:覆盖。首句言葛藤蔓延,覆盖荆树。上古死则裹之以葛,投诸沟壑(《法言重黎篇》注),其后仍有以葛缠棺之俗(《墨子节葬篇》)。诗人悼亡用葛生起兴,或许与古俗有联想。《通释》:蒙楚、蒙棘、蒙野、蒙域,盖以喻妇人失其所依。

2、蔹(恋lin又脸liǎn):葡萄科植物,蔓生,草本。蔓:延。以上二句互文,葛和蔹同样生与野,同样可以言蒙、言蔓。《集传》:蔹,草名,似括楼,叶盛而细。

3、予美:诗人称她的亡夫,犹言我的好人。亡:不在。此:指人世间。

4、谁与独处:应在与字读断,和不远,伊迩句法相似。言予美不在人世而在地下,谁伴着他呢?还不是独个儿在那里住!《诗辑》:我其谁与乎?处独而已。茕(琼qing,孤单,孤独)然无所依矣!

5、域:葬地。

6、角枕:用牛角制成或用角装饰的枕头。据《周礼玉府》注,角枕是用来枕尸首的。

7、锦衾:彩丝织成的被。殓尸用单被。

8、旦:读为坦,就是安。独坦犹独息,都是独寝之意。《诗缉》:独旦,独宿至旦也。

9、以上二句言将来的日子不易熬过,天天将如夏日的迟迟,每夜都似冬夜的漫漫。

10、百岁之后:犹言死后。

11、其居:指死者的住处,就是坟墓。以上二句言待死后和予美同穴。《郑笺》:居,坟墓也。

12、其室:犹其居。《郑笺》:室犹冢圹(旷kung,墓穴)。

译文:

葛藤生长覆荆树,蔹草蔓延在野土。我爱的人葬这里,独自再与谁共处?

葛藤生长覆丛棘,蔹草蔓延在坟地。我爱的人葬这里,独自再与谁共息?

牛角枕头光灿烂,锦绣被子色斑斓。我爱的人葬这里,独自再与谁作伴?

夏季白日烈炎炎,冬季黑夜长漫漫。百年以后归宿同,与你相会在黄泉。

冬季黑夜长漫漫,夏季白日烈炎炎。百年以后归宿同,与你相会在阴间。

鉴赏:

关于此诗的主旨,《毛诗序》云:刺晋献公也。好攻战,则国人多丧。郑笺解释说:夫从征役,弃亡不反,则其妻居家而怨思。孔疏又解释说:其国人或死行陈(阵),或见囚虏,其妻独处于室,故陈妻怨之辞以刺君也。后世治诗者承其绪而各有所取,宋朱熹《诗集传》云:妇人以其夫久从役而不归,故言葛生而蒙于楚,蔹生而蔓于野,各有所依托,而予之所美者独不在是,则谁与而独处于此乎?清方玉润《诗经原始》云:征妇思夫久役于外,或存或亡,均不可知,其归与否,更不能必,于是日夜悲思,冬夏难已。暇则展其衾枕,物犹粲烂,人是孤栖,不禁伤心,发为浩叹。以为此生无复见理,惟有百岁后返其遗骸,或与吾同归一穴而已,他何望耶?他们都取征妇怨说,不言刺义,持论较《毛诗序》圆通,但认为所怀之征夫未亡,似非。清郝懿行首先显示了角枕、锦衾为收殓死者的用具,指出:《葛生》,悼亡也。今人多取其说。凭亡此、于域、角枕、锦衾、其居、其室、独处、独息、独旦等词语证此诗悼亡之旨,是有说服力的.。同时,可直接从文本出发,将诗作的历史年代、社会背景乃至男词女词等不能依据文本得出结论的问题撇开,在较宽泛的意义上解说此诗,视之为一首一般的悼亡之作,更具有本质性的兴发感动力。

全诗五章,每章四句,从结构上看,可分两大部分,前一部分为有予美亡此句的三章,后一部分为有百岁之后句的两章。对后一部分是用赋法,诸家无异议,但对前一部分,除第三章皆认为是赋外,第一、二两章却有兴、比而赋、赋等三种说法。细细玩味文辞,葛生蒙楚(棘),蔹蔓于野(域)两句,互文见义,都既有兴起整章的作用,也有以藤草之生各有托附比喻情侣相亲相爱关系的意思,也有对眼前所见景物的真实描述,无妨说是兴而比而赋吧。这一开篇即出现的兴、比、赋兼而有之的意象,给读者的第一印象是荒凉凄清、冷落萧条,使之马上进入规定情境,作好对一种悲剧美作审美观照的心理准备。接着,在读到予美亡此,谁与独处两句,知道诗是表达对去世的配偶表示哀悼怀念之情后,对《诗经》艺术手法有所了解的读者马上就会感受到其比兴意义:野外蔓生的葛藤蔹茎缠绕覆盖着荆树丛,就像爱人那样相依相偎,而诗中主人公却是形单影只,孤独寂寞,好不悲凉。第三章写至墓则思衾枕鲜华(郝懿行《诗问》),角枕、锦衾,殉葬之物也。极惨苦事,忽插极鲜艳语,更难堪(牛运震《诗志》)。而谁与独旦如释旦为旦夕之旦,其意义又较独处、独息有所发展,通宵达旦,辗转难眠,其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浅唱愁淡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