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双碳”下的电力行业市场分析
一、源:风光稳定不足问题渐显,火电退出或不可操之过急
(一)火电投资增速放缓,基荷电源重要性彰显
低碳转型叠加产能过剩,“十三五”期间传统火电投资显著下滑。
2014-2015年常规火电项目审批权逐步从国家能源局、国家发改委及国家环保部陆续下发至各省级机构,火电项目获得批复数量大幅提升。随着大批燃煤电厂获准开工,“十三五”开局火电产能逐渐过剩。同时在能耗双控、风光平价上网和双碳目标等政策因素的影响下,“十三五”风光发展较快,火电建设的重要性似乎有所“淡化”,火电投资增速相对停滞。燃煤电厂的建设周期一般为2年,“十三五”期间火电行业投资疲软导致近年来火电装机增速不断下滑。2022年,我国各类电源新增装机量为1.86亿千瓦,其中火电新增装机仅占比18.8%;2022
年各类电源装机同比增速为8%,全社会电力消费量同比增速为4%,
而火电装机同比增速仅为3%,火电在整体电源结构占比不断下滑,
对社会用电需求的支撑作用亦有所减弱。
然而,近年迎峰度夏限电事件或昭示火电在电力系统的地位不可或缺。火电具有稳定可靠的优势,是电力保供的重要“压舱石”。近些年来火电装机增速低于全社会用电增速,风光在电源结构中占比不断提升。然而风光出力波动性较大,难以提供足够的可控电量,在用电负荷大幅提升的情况下,火电投资乏力的问题逐步显现。2021-2022年迎峰度夏期间,受高温、降水量不足等因素影响,我国多地出现了缺电现
象。尤其在2022年,高温叠加四川来水偏枯,迎峰度夏期间水电出
力不足,火电需求大幅提升,多地启动有序用电措施。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迎峰度夏期间,统调电厂的煤炭库存均位于20天以上,或说明在用电负荷大幅提升、水风光等可控性较差的电源出力不济的情况下,2022年限电更多受火电出力能力的制约。限电事件频发或彰显火电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地位,能源结构转型的同时,基荷电源的合
理规划仍不可忽视。
图表22006-2022年各类电源新增装机量
■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
火电保供角色被重新审视,建设投资再次升温。近两年,火电在电力保供中的作用被重新加以重视。2021下半年以来,火电基本建设投资增速再次回升。同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
础上”。2022年迎峰度夏期间再度上演限电事件后,9月国家发改委
提出2022-2023年火电将新开工1.65亿千瓦,进一步凸显了火电在
电力体系的重要地位及国家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的决心。
火电机组有一定建设周期,当前利用小时数仍在相对高位。火电机组平均建设周期约为2年,2021年初火电建设投资增速回升带来的装机增量目前已有所兑现。然而,我们观察到当前火电发电设备平均利
用小时数仍位于相对高位。我们认为,火电利用小时数高企可能与上
半年水电出力不济有关,同时防疫政策优化带动全社会用电需求提升
(2023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速达5%)或亦有催化。
当前厄尔尼诺形成概率较大,或致未来几年出现高温风险。据世界气象组织预测,今年5-7月全球有60%的概率出现厄尔尼诺现象,6-8月这一比例将增加至70%,7-9月将增加至80%。而厄尔尼诺现象是东太平洋海水每隔数年就会异常升温的现象,或将会推动全球气温提升。此外,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温的影响通常在其出现后一年内最为明显,即未来一年气温或有较大概率高于往年。若出现高温极端天气,考虑到水风光等新能源出力可控性较差,电力供需或仍有偏紧
风险。
(二)兼具保供及调峰双重作用,灵活性改造或为火电当前发展方向
火电是当前电网调峰重要手段,灵活性较低造成其调峰能力掣肘。由于“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特点,长期以来火电作为基荷电源支撑我国电力系统正常运转。当前储能技术尚未完善,储能成本仍有较大下降空间,面对风光装机的飞速发展,火电将是电力系统调节的主要手段。
我国火电机组虽具有容量大的优势,但调节范围有限且启动时间长,
灵活性较低或形成新能源消纳的掣肘。根据中国电力圆桌课题组研究数据,以深度调峰为例,我国纯凝气式机组最小稳定出力通常为额定功率的50%,热电联产机组供热工况下仅为额定功率的80%;而国际先进机组最小稳定出力可达到额定功率的20%,热电联产机组供
热工况下可达到额定功率的40%。
图表9我国煤电机组调节能力和国际先进机组对比
灵活性参数
单位
我国煤电已建机组
国际先进水平已建机组
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