揿针在儿童康复中的应用-吕忠礼-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pptx

揿针在儿童康复中的应用-吕忠礼-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ppt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康复科吕忠礼

揿针在儿科康复中的应用

中医六种治法

•砭

•针

•灸

•药

•按跷

•导引

•古代九种针具:

•镵针、圆针、鍉针、锋针、铍针、圆利针、毫针、长针和大针

针之针具

现代科学技术,改进针灸器具,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使他们享受到高科技发展带来的益处。

•针灸器具的不断改进和发展,将促使临床治疗水平和治疗效果的进一步提高,随之也推动了针灸学的飞速发展,使针灸学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

•恩格斯指出:“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与生产的需要有密切的关系,并决定于人类社会需要的实际利益。”

•在保持传统针灸技术和基本器械的基础上,应该充分运用

针具与现代科技

1、针体结构创新

2、针尖创新

3、特殊胶布

4、单个包装

新针具之揿针

L型构造

传统揿针

清铃揿针

改良型松叶状针尖

传统针尖

环型构造

无致敏性

透气性好

防水

舒适美观

揿针之特点

微孔透气胶布

•它是将针具刺入皮内,固定后留置一定时间,利用其持续

刺激作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本法可以给穴位以持续刺激,减少反复针刺的麻烦,病人

还可以自己手压埋针以加强刺激。

•皮内针又称“埋针”,是用30号或32号不锈钢丝制成的图钉型和麦粒型的两种针具。(揿针)

•它是古代针刺留针方法的发展。

揿针之术---皮内针法

①撕开

②拆下密封纸

③将塑料容器向后屈折

④用拇指和食指挟紧

其中一半剥离纸和胶

布,将它们一并从另一

半剥离纸分开,并从

塑料容器中取出

将针直接应用在已

消毒的皮肤上,按压

粘附扎好

除去剥离纸将胶

布压好以确保粘附稳妥

揿针之操作方法

)

.自闭症病不在大脑而是

皮肤神经

这项研究再一次说明了皮肤是人体最

大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器官

(皮肤是第三脑)

为针灸体表疗法作用机理提供新思考

著名国际期刊《Cell》最新文章发现

刺法安全,易于接受)

操作简便,节约时间)

动态留针,效应累积)

适应面广,疗效显着)

神经系统疾病:

臂丛神经损伤、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坐骨神经损伤、脊髓病变、脑性瘫痪、格林-巴利综合征、抽动秽语综合症、情

感交叉等。

内外科疾病:

肥胖、遗尿、脱肛、腹泻、便秘等。

眼科疾病:

麦粒肿、小儿假性近视。

儿科康复常用病种

•••

•尿床

•指5岁以上小儿除外器质性病变,表现为不能自主控制排尿,经常于睡梦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

揿针治疗之遗尿

•5岁以上的发病率为5~13.5%,在校小学生的平均发病率为10.77%。男孩遗尿多于女孩,但在5~6岁儿童中,女孩多于男孩,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之比逐渐增加,到11岁男女之比为2:1。

•据国外报道:

•5岁儿童中10%有遗尿,8岁儿童约7%,以后每岁减少1%。

•国内资料表明:

发病率

•睡眠不足

•学习成绩下降

•性格孤僻

•心理自卑

•精神抑郁

•生长发育

•增加家庭的精神及生活负担

遗尿造成的影响

夜尿床数次

•2、发病年龄在5周岁以上

•3、小便常规及尿培养多无异常发现

•4、X线检查:部分患儿可发现有隐性脊柱裂,泌尿系X线造影可见其结构异常

•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的《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睡眠较深,不易唤醒,每夜或隔几天发生尿床,甚至一

病证诊断--中医诊断标准

揿针治疗遗尿

主穴:

耳穴埋针:

神门(三角窝内)

肾(对耳轮下脚下方的后部)膀胱(对耳轮下脚下方的前部

主穴:

腹部埋针:

气海(前正中线,脐下1.5寸)关元(前正中线,脐下3寸)

•皮质下

•内分泌•肺

•脾

•腰骶

•心

耳穴配穴

•肾气不足,下元虚寒:中极、膀胱俞、三阴交,配肾俞、关元

•肺脾气虚,膀胱失约:中极、膀胱俞、三阴交,配脾俞、肺俞、气海

•心肾不交,神志失宁:中极、膀胱俞、三阴交配内关、太溪

•肝经郁热,移于下焦:中极、膀胱俞、三阴交配太冲、阳陵泉

体穴之辨证论治

揿针治疗之面瘫

面神经麻痹又称贝尔麻痹,俗称面瘫。是茎乳孔内面神

经非特异性炎症,以急性起病的周围性面瘫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疾病。

面神经麻痹的发病特点

中医针灸治疗该病有提高恢复率和缩短病程的作用。

患侧额纹、鼻唇沟变浅或消失,眼裂增宽,闭合不全,口角歪向健侧,伴迎风流泪,舌前2/3味觉障碍,少数或有耳鸣、听觉过敏或耳部疱疹等。

后遗症期

急性期

发病后1—7天

发病后8—60天

发病后60天以上

面神经麻痹的分期

恢复期

脑桥腹外

文档评论(0)

分享使人快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