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市各区中考二模语文分类汇编 现代文1之议论文.docxVIP

2024年上海市各区中考二模语文分类汇编 现代文1之议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4年上海市初三二模语文解析版汇编-现代文1之议论文

2024年上海市奉贤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一)(16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警惕“不懂装懂”与“懂装不懂”

①《警世通言》记载,苏轼拜谒王安石,在其府上看到两句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轼想当然以为菊花在深秋盛开且耐久,怎会风吹花落“满地金”?于是添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一日秋风过后,苏轼看到自家后园菊花花瓣散落一地,想起当初“不懂装懂”耍小聪明给王安石续诗,不禁心生懊悔。

②苏东坡的故事引人深思:看待问题时,没有事实依据,主观臆测,想当然地认为事情大概是这样,或者应该是这样,会因为“不懂装懂”而闹出笑话。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告诫弟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诗人们也会赞美,“谦虚是最高的美德”。可以说,一个人只有不矜不伐、不骄不躁,学品才靠得住,人品才立得稳。

③除此以外,现实中,因为虚荣心作祟,不懂犟着脖子说懂,不会硬着头皮说会,生怕没了面子,明明对事物一知半解却装作完全了解,仅是一家之言就自诩为名家之论的现象不少见。伪学不若真知,是真知才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与其装懂卖弄,不如用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把那些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一一填补起来。巧诈不如拙诚,虚心好学、不耻下问才是“标配”。学识“虚胖”、学风“注水”,越早改掉越好。

④反对“不懂装懂”,另一个极端也值得警惕,那就是“懂装不懂”。有人怕担责任装不懂,遇到矛盾问题时明明有能力解决,却该出手时不出手;有的心胸狭隘装不懂,把特长当作个人进步的“法宝”,涉及个人利益时“懂”,涉及集体利益时“装”;还有人居心不良,明明知道有问题却看破不说破,明明对各项规章制度心知肚明却假意不知、故意突破底线……如果说“不懂装懂”者是缺少虚怀若谷的谦卑之心,那么“懂装不懂”者缺的则是一颗敬畏之心、责任之心。揣着明白装糊涂,问题更严重,理当纠正。

⑤习近平总书记说:“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懂了的就努力创造条件去做,不懂的就要抓紧学习研究弄懂,来不得半点含糊”。我们既要反对“不懂装懂”,增强危机意识,加快知识更新,避免少知而迷、无知而乱,努力成为一专多能的人;更要反对“懂装不懂”,坚决摒弃不严不实、不精不诚问题,自觉站在大局考虑问题,勇挑重担,敢于担责。

⑥《道德经》说:“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意思是说,大丈夫要选择淳厚而不选择轻薄,选择朴实而不崇尚虚华。我们每一个人要讲认真,推崇实事求是,主张实干担当。只争朝夕学,一丝不苟干,我们必能立于不败之地。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6.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第②③④段,完成下面题目。

(1)梳理内容,完成填空。

(2)这三段能否调换顺序?请阐述理由。

8.下面对本文中心论点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警惕“不懂装懂”与“懂装不懂”。

B.一个人只有不矜不伐、不骄不躁,学品才靠得住,人品才立得稳。

C.我们每一个人要讲认真,推崇实事求是,主张实干担当。

D.只争朝夕学,一丝不苟干,我们必能立于不败之地。

【答案】6.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论题;作为事实论据,有力地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更有说服力。

7.(1)①一个人只有不矜不伐、不骄不躁,学品才靠得住,人品才立得稳。②虚荣心作祟;③虚心好学、不耻下问;④警惕“懂装不懂”;⑤心胸狭隘;⑥居心不良。

(2)不能调换顺序。因为第②段承接第①段苏东坡的故事分析“不懂装懂”的原因,并提出论点,第③段和第④段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这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得出结论的逻辑顺序来进行论证的。同时第③段“警惕‘不懂装懂’”和第④段“警惕‘懂装不懂’”与标题相照应。8.C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首段的作用。

议论文第一段引用事例,目的是引出论点或论题。本文在叙述“苏轼拜谒王安石时续诗闹笑话”的事后,通过原文“苏轼看到自家后园菊花花瓣散落一地,想起当初‘不懂装懂’耍小聪明给王安石续诗,不禁心生懊悔”这句话可知,引出了本文的论题之一“不懂装懂”。事例本身作为事实论据,为论证论点提供有力的依据。苏轼续诗的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既表现了“不懂装懂”,又起到了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写作顺序。

(1)①空:结合第②段“可以说,一个人只有不矜不伐、不骄不躁,学品才靠得住,人品才立得稳”可得:一个人只有不矜不伐、不骄不躁,学品才靠得住,人品才立得稳。

②空:结合第③段“现实中,因为虚荣心作祟,不懂犟着脖子说懂,不会硬着头皮说会,生怕没了面子,明明对事物一知半解却装作完全了解,仅是一家之言就自诩为名家之论的现象不少见”

文档评论(0)

150****399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