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知识梳理与题型归纳第54讲圆锥曲线的综合应用_证明探究性问题教师版.docVIP

2024年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知识梳理与题型归纳第54讲圆锥曲线的综合应用_证明探究性问题教师版.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54讲圆锥曲线的综合应用——证明、探究性问题

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

1.证明问题

代数转化法:圆锥曲线中的证明问题多涉及几何量的证明,比如涉及线段或角相等以及位置关系等等.证明时,常把几何量用坐标表示,建立某个变量的函数,用代数方法证明.

2.探究、存在性问题

存在性问题的解法:先假设存在,用待定系数法设出,列出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组,推证满足条件的结论,若方程组有实数解,则元素(点、直线、曲线或参数)存在;否则,元素(点、直线、曲线或参数)不存在.要注意的是:(1)当条件和结论不唯一时要分类讨论;(2)当给出结论而要推导出存在的条件时,先假设成立,再推出条件;(3)当条件和结论都不知,按常规方法解题很难时,要开放思维,采取另外合适的方法.

题型归纳

题型1证明问题

【例1-1】设椭圆C:eq\f(x2,2)+y2=1的右焦点为F,过F的直线l与C交于A,B两点,点M的坐标为(2,0).

(1)当l与x轴垂直时,求直线AM的方程;

(2)设O为坐标原点,证明:∠OMA=∠OMB.

[解](1)由已知得F(1,0),l的方程为x=1.

则点A的坐标为eq\b\lc\(\rc\)(\a\vs4\al\co1(1,\f(\r(2),2)))或eq\b\lc\(\rc\)(\a\vs4\al\co1(1,-\f(\r(2),2))).

又M(2,0),

所以直线AM的方程为y=-eq\f(\r(2),2)x+eq\r(2)或y=eq\f(\r(2),2)x-eq\r(2),

即x+eq\r(2)y-2=0或x-eq\r(2)y-2=0.

(2)证明:当l与x轴重合时,∠OMA=∠OMB=0°.

当l与x轴垂直时,OM为AB的垂直平分线,

所以∠OMA=∠OMB.

当l与x轴不重合也不垂直时,设l的方程为

y=k(x-1)(k≠0),A(x1,y1),B(x2,y2),

则x1eq\r(2),x2eq\r(2),直线MA,MB的斜率之和为

kMA+kMB=eq\f(y1,x1-2)+eq\f(y2,x2-2).

由y1=kx1-k,y2=kx2-k,

得kMA+kMB=eq\f(2kx1x2-3k?x1+x2?+4k,?x1-2??x2-2?).

将y=k(x-1)代入eq\f(x2,2)+y2=1,

得(2k2+1)x2-4k2x+2k2-2=0,

所以x1+x2=eq\f(4k2,2k2+1),x1x2=eq\f(2k2-2,2k2+1).

则2kx1x2-3k(x1+x2)+4k

=eq\f(4k3-4k-12k3+8k3+4k,2k2+1)=0.

从而kMA+kMB=0,

故MA,MB的倾斜角互补.

所以∠OMA=∠OMB.

综上,∠OMA=∠OMB成立.

【跟踪训练1-1】设椭圆E的方程为eq\f(x2,a2)+eq\f(y2,b2)=1(a>b>0),点O为坐标原点,点A的坐标为(a,0),点B的坐标为(0,b),点M在线段AB上,满足|BM|=2|MA|,直线OM的斜率为eq\f(\r(5),10).

(1)求E的离心率e;

(2)设点C的坐标为(0,-b),N为线段AC的中点,证明:MN⊥AB.

【解】(1)由题设条件知,点M的坐标为eq\b\lc\(\rc\)(\a\vs4\al\co1(\f(2,3)a,\f(1,3)b)),

又kOM=eq\f(\r(5),10),从而eq\f(b,2a)=eq\f(\r(5),10).

进而得a=eq\r(5)b,c=eq\r(a2-b2)=2b,故e=eq\f(c,a)=eq\f(2\r(5),5).

(2)证明:由N是AC的中点知,点N的坐标为eq\b\lc\(\rc\)(\a\vs4\al\co1(\f(a,2),-\f(b,2))),可得eq\o(NM,\s\up7(―→))=eq\b\lc\(\rc\)(\a\vs4\al\co1(\f(a,6),\f(5b,6))).又eq\o(AB,\s\up7(―→))=(-a,b),

从而有eq\o(AB,\s\up7(―→))·eq\o(NM,\s\up7(―→))=-eq\f(1,6)a2+eq\f(5,6)b2=eq\f(1,6)(5b2-a2).

由(1)可知a2=5b2,

所以eq\o(AB,\s\up7(―→))·eq\o(NM,\s\up7(―→))=0,故MN⊥AB.

【跟踪训练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F的坐标为eq\b\lc\(\rc\)(\a\vs4\al\co1(0,\f(1,2))),以线段MF为直径的圆与x轴相切.

(1)求点M的轨迹E的方程;

(2)设T是E上横坐标为2的点,OT的平行线l交E于A,B两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裁判员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汇集:高考、中考及小学各类真题、试题、教案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0013120000050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7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