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故乡教学反思.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六年级第二单元教唱的泰国歌曲《故乡恋情》是一首具有异国风情的歌曲,

歌曲就像一幅淡雅而略带朦胧的山水画,表达了远方游子对故乡的绵绵思绪,以

及对故乡激情、奔放、真挚、深情的呼唤与倾诉。虽然歌曲比较深情,但具有强

烈的节奏感,动人心弦,尤其是切分节奏的使用给歌曲增加了独特的轻快感,具

有舞蹈的韵律。

在教学这首歌曲时,有一个班级学生独特的表现给歌曲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使整个课堂气氛达到高潮,事情是这样的:

一、案例缘起:

周一的音乐课上,我播放歌曲《故乡恋情》的录音让学生欣赏,以便他们熟

悉歌曲,为下面的教唱歌曲作准备。音乐声中,像以往一样,孩子在静静的欣赏,

沉浸在美妙的歌声中。突然,“恰恰恰”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出现在我们的耳朵里。

是谁?我张望了一下全班,没有发现目标。当第二段歌曲响起,这个声音又来了,

而且不是一个学生了,又增加了几个学生的声音。我仔细听了听,看了看,原来

是后面的几个调皮的大男生。哼,他们老是这样,唯恐班级不乱,喜欢出一些新

花样来捣乱课堂。不和谐的声音刺激着我的耳膜,我心里不禁冒出火来。我狠狠

地瞪了他们一眼,意思是警告他们马上安静。不知道他们是没有看见还是不领会

我的意思,声音还是没有停止,而且,引得其他学生也逐渐地加入。是马上制止

他们还是随他们。要是制止他们,就要停下课来,这样课堂教学过程就又要打乱

了,而且扰断其他学生思考思路。看来,不行。我边思考边又细细听了听。咦,

他们也不是毫无规则的在乱发声音,而是在第一、二乐段的每一句后面加入了“恰

恰恰”三个字,就像是多了个第二声部的伴唱一样。欣赏完毕,我问刚才几个男

生:“你们为什么要加入‘恰恰恰’这三个字呢?”一生回答:“我觉得在后面

“我觉得这曲调像我在电视

里看过的恰恰舞,听了想跳舞。”真的,我看了看歌曲的节奏,由于歌曲第一乐

段每句前半拍的休止和切分节奏的使用,歌曲节奏变得轻快,活泼,充满了活力,

具有恰恰舞的特点。孩子们的直觉感受到了歌曲的欢快,才情不自禁表现出来,

这是他们内心真实的反应啊,我怎么能制止呢。

二、问题解决;

于是在学会歌曲后,我就对学生说:“刚才欣赏时,老师听到你们加入的伴

唱‘恰恰恰’很有特色,那我们一起来加入,在第一段每一句后面加,试一试,

好听不好听?”看见我这么说,学生们开心极了,琴声响起,他们就迫不及待地

唱起来了。一遍下来,有的学生皱着眉头说:“老师,难听死了。”有的说:“他

们唱得这么响,一点都不和谐。”“是啊,怎么会这样子,那应该怎么唱才好听

呢?”我顺势引导他们说。一生说:“我觉得‘恰恰恰’这个伴唱的人不能太多,

应该选一组或几个,人多了就容易乱。”另一生说:“唱时,力度应该用弱,不

要太强,而且要整齐。”“还要与下面的乐句连接住,不要脱拍。”有人补充。

“还要轻快,干脆,有弹性。”在学生们自己的调节下,我们练习了一遍又一遍,

慢慢的。不和谐的声音少了,声音整齐了,配合默契了。在优美的歌声中,一部

分孩子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用‘恰恰恰’的节奏进行伴唱,歌曲显得更加动听,

活泼了。这时,整个课堂充满了和谐的气氛,大家都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了。

三、反思感悟:

1、音乐课是一门实施美育的学科,并不在乎学生需要掌握多少音乐知识,

更应该关注的是有没有使学生的审美体验得到发展,有没有把学生的创造意识和

创造能力诱导出来。正如《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指出的: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

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

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

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

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

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2、课堂中,如果我们只是按照早已设计的环节教学,为了抢时间保证教案

的实现,小心甚至“果断”的回避课堂中的矛盾,绝对禁止学生的“节外生枝”,

那这种无缺憾的课堂教学,在看似缜密的安排中,却忽略了教学的真义——“以

学生为主体”,失去了根据学情来因势利导作现场处理的灵活,掩盖了学习过程

中应有的矛盾和思维碰撞,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原来也许可以异彩纷呈

的课堂却只能是死水微澜。所以,课堂教学不在乎一堂课是否完整、精致,更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1****63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