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市各区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之名著阅读《红楼梦》《论语​》解析版.docx

2024年北京市各区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之名著阅读《红楼梦》《论语​》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高三一模语文分类汇编·红楼梦·论语

一、【2024东城区高三一模】

15.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共10分)

(1)脂砚斋评贾宝玉:“说不得(谈不上)贤,说不得愚,说不得不肖……说不得庸俗。”请从以上评价中任选两点,结合《红楼梦》中具体情节,加以印证。(4分)

(2)有评论者认为,贾宝玉、林黛玉都立足于“情”来把握世界,宝玉更体现出一种情感的广度,林黛玉体现出一种情感的深度,她“情”有独钟。你是否同意对林黛玉的评价?结合《红楼梦》中具体情节,加以解说。(6分)

二、【2024西城区高三一模】

15.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共10分。①-⑤,5分;⑥,5分)

有学者认为《红楼梦》是“整个一个大观园的故事”。为此,《红楼梦》研究小组以“天上人间诸景备——大观园”作为专题进行探究。请你根据原著内容,在①-⑤处分别填写一个典型情节(每处不超过10个字),在⑥处填写结论,帮助他们完成研究报告。

研究题目

天上人间诸景备——大观园

研究目的

探究作者设置大观园的匠心

研究内容

兴建

1.兴建原因:_____①_____

2.建筑影射:例如,贾政、宝玉一行来到大观园正殿的玉石牌坊,众人皆道此处应书“蓬莱仙境”,宝玉心中忽有所动,觉得此处似曾相识。这是因为_____②_____。

繁盛

贾宝玉和众女儿们搬入了大观园,他们的诗意生活体现在:

1.真情:_____③_____?????????????????2.雅趣:_____④_____

3.烂漫:湘云醉眠芍药裀???????????????4.自由:宝玉生日,群芳夜宴

衰败

1.衰败先兆:管理松弛、偷盗案频发、仆人之间矛盾重重……

直接原因:痴丫头在大观园拾到了绣春囊,王夫人听信了王善保家的谗言,_____⑤_____。

后果影响:晴雯、司棋被赶出了大观园,含恨而终;芳官等人出家……

研究结论

__________⑥__________

三、【2024海淀区高三一模】

1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及链接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共10分)

①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宪问》)

②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宪问》)

链接材料:

[1]为己,履而行之;为人,徒能言之。(刘宝楠《论语正义》引孔安国语)

[2]为人者,凭誉以显扬;为己者,因心以会道。(刘宝楠《论语正义》引《后汉书》)

[3]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颜之推《颜氏家训》)

[4]孔门不薄为人之学,惟必以为己之学树其本,未有不能为己而能为人者。(钱穆《论语新解》)

(1)根据链接材料中的[1][2],用自己的话解释①中“为己”和“为人”的意思。(4分)

(2)有些学者对“为人”作出了新的诠释,认为“为人”与“为己”未必截然对立。请根据②和链接材料中的[3][4],谈谈你对二者关系的理解。(6分)

四、【2024朝阳区高三一模】

11.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共10分)

①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论语·宪问》)

②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仁》)

③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礼记·檀弓上》)

对于①中画线的句子有两种解读,李充的解读是“爱之不能不劳心”,苏轼的解读是“爱而勿劳,禽犊之爱也……爱而知劳之,则其为爱也深矣”。

(1)分别说明李、苏两种解读对①中“劳”的词义的理解。(2分)

(2)在李、苏两种解读中任选一种,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依据,简要解释其合理性。(4分)

(3)下面材料中,触龙的观点与李、苏哪种解读相符?请加以解说。(4分)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1】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左师触龙说曰:“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取材于《战国策》)

注释:【1】长安君:赵太后幼子。

五、【2024丰台区高三一模】

11.阅读下面四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共10分)

①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

②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论语·宪问》)

③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论语·宪问》)

④孔子卒,原宪遂亡在草泽中。子贡相卫,而结驷连骑,排藜藿,入穷阎,过谢【1】原宪。宪摄【2】敝衣冠见子贡。子贡耻之,曰:“夫子岂病乎?”原宪曰:“吾闻之,无财者谓之贫,学道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0****975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十年深耕,专业只为中高考语文阅读与写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