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doc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

摘要: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其核心内涵是在“如何理解”“如何行动”“如何成为”三方面为教师提供有效支持。本文从智能时代教师职能职责和能力素养重构的角度构建了理解框架,从智能时代教师角色定位和教学方式重构的角度构建了行动框架,从智能时代教师发展路径重构的角度构建了设计框架。文章最后提出,“如何理解”的关键是深刻理解智能技术赋能教师的“留白”与“创新”;“如何行动”的关键是教师要在立德树人、技术治理与结构性创新上发挥“人在回路”的作用;“如何成为”的关键是要以大系统观发展教师的大视野、大思维和统整性大能力。

关键词:人工智能;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创新;生成式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

一、问题提出

以生成式大语言模型ChatGPT和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志象思维范式,成为人类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之外的第三类思维(陈小平,2024),将可能彻底改变人类知识习得与知识生产的方式,对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教学方式产生颠覆式变革。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给教育带来的挑战,教师及其专业发展是改革的关键要素(Hamedinasabetal.,2023;冯晓英等,2021)。2024年,欧盟发布《解读数字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报告,强调教师的数字素养和专业发展是促进数字技术对教育发挥积极影响的重要因素(EuropeanCommission,2024)。然而,教师普遍存在困惑与焦虑,比如,如何理解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职责与角色?人工智能时代对教师能力有何要求?教师应如何有效开展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帮助教师建构“如何理解(howtounderstand)”“如何行动(howtoact)”“如何成为(howtobe)”的框架(Sachs,2005)。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在“如何理解”“如何行动”“如何成为”三方面为教师提供有效支持。本文将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探讨。

二、如何理解:教师职责与能力的重构?

(一)教师职责的重新定位:智能时代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培养学生。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首先要让教师认识到: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的目标是否需要调整?如何调整?

一直以来,教学的任务是知识的记忆和迁移应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抽象和形象思维、归纳和推理能力。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看起来是机器拟人化,但实质上思维原理与人类不同。。它通过基于关联度预测的“志象思维”范式实现比人类更强大的博闻强识(陈小平,2024),甚至具有自主知识生产能力,但这种机制和范式在语法上有严格定义,而在语义和规则上没有完整的严格定义,例如有些词语具有复杂的情境性,而这部分语义很难用统计关联完全表达。为此,大语言模型的输出具有低分辨率和高兼容性,是以降低准确性和可控性为代价的(陈小平,2024)。因此,智能时代教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需重构。

其一是学生能力结构的重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志象思维与博闻强识,使得学生的学习任务不再是简单的知识记忆和迁移应用,而要从简单的知识技能应用和简单任务的解决中解放出来,转为学习复杂的、创造性任务解决。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复杂问题解决的学科素养甚至跨学科素养,创造性任务解决的科学素养与创造力,以人机协同思维为核心的新型数字素养,以及培养学生具备面对人工智能技术及产品保持独立理性思考,能够辨别真假和优劣的审辩思维能力。

其二是人才培养目标层次的重构。当智能技术能够部分或完全替代人类完成部分简单任务甚至复杂任务时,如何发挥人类的主导作用,形成新型的人机协同关系,并对智能技术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治理成为关键。这就要求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要从简单的、微观的、中低阶的知识习得和迁移应用层次,转向复杂的、宏观的、高阶的创新应用和人机治理层次,即培养学生成为智能技术的主人和智能时代的创新型人才,使学生拥有大视野、大思维、大能力。

(二)教师能力素养的重构:智能时代需要怎样的教师?

相应的,教师的能力结构与发展目标也需要变革(见图1)。

一是教师能力结构的重构。为了支持智能时代所需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师需要形成与人才培养相匹配的能力结构,包括与学生素养一致的学科素养和数字素养,以及在智能环境下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对教学进行设计、反思、再设计所需的设计素养和研究素养,四种素养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1)学科素养。学科素养是教师教学的基石。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源于教师的学科素养。教师的学科素养水平影响其教学水平和层次。教师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思路方法,更需要深刻理解本学科的内涵、本质、价值、方法论等。

2)数字素养。教师的数字素养是促进其专业发展的关键(Fernández-Batanero,2022),与学生的数字素养正相关(Delgado,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信息技术指导,信息化类标书制作等,有20年相关工作经验。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