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京派和沈从文.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讲京派文学和沈从文小说“京派”是指30年代活跃在北平和天津等北方城市的自由主义作家群。

第一,他们多是“文学研究会”未曾南下的成员。

第二,他们多是北大、清华、燕大、南开等几所知名大学的著名学者、教授。

第三,他们是“乡土文学”传统的继承者。

第四,没有正式的组织和宣言,但他们大都集中于林徽因、朱光潜组织的两大文学沙龙。

第五,他们的作品大多发表于《现代评论》、《水星》、《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文艺杂志》等几大刊物。一、追寻纯静优美的乡村生活京派作家所追寻的,是对纯静优美的乡村生活的回顾。京派作家追寻一种恬静、自然的田间风光。他们在追寻中,往往把自己拉回到很远的童年时代。京派作家所崇尚的是淳朴、原始的人性美、人情美。二、探索和谐新颖的表现形式京派小说追求一种和谐的美,在和谐中体现崇高,在和谐中体现完美,在和谐中见真情。因为真情,京派小说是一曲有神韵的抒情诗;因为和谐,京派小说是一幅有灵气的风景画。其环境描写、其人物塑造、其故事结构无一不用诗的情感去表现,然而又是用写实的笔触抒发浓厚的感情,显得既实在又浪漫,既现实又虚幻。散文化是京派小说的另一特点。他们摆脱了传统的小说重情节、重故事的俗套,追求一种重意境、重诗韵、重情感、重氛围的生活化、散文化小说。三、创造平和冲淡的民族风格平和冲淡的艺术风格是京派小说作家所极力追求的。京派却极力淡化痛苦,用轻松冲淡的文字写痛苦和不幸。以沈从文、废名为代表的京派小说风格是一种受传统文化影响很深的风格,是一种民族特色,他们通过平和冲淡的笔墨,描绘的是具有传统特色的风景画和风俗画。京派小说借鉴传统的艺术技巧,创造诗的意境,并在语言上做到活泼清新,自然贴切,明白如话,简约精炼。在30年代,老舍和沈从文都是风俗文化型作家。老舍写市井风俗文化,沈从文写乡土风俗文化。老舍是京味小说的开创者,沈从文是湘西小说的集大成者。“中国第一流的现代文学作家,仅次于鲁迅”(美·金介甫)“沈从文在中国有如十九世纪法国的莫泊桑、或俄国的契诃夫,是短篇小说之王”(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侯选人.沈从文的湘西世界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风凰县人,出身于一个破落的军人官僚家庭。沈从文自1926年出版第一部小说集《鸭子》以来,先后发表了《蜜柑》、《龙朱》、《虎雏》、《都市一妇人》、《月下小景》、《边城》、《八骏图》、《绅士的太太》、《长河》等三十多部小说集和《记胡也频》、《记丁玲》、《从文自传》、《湘西》、《湘行散记》等长篇传记和散文集成为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多产作家和京派代表人物。(一)优美而黑暗的湘西世界在沈从文的小说里,我们知道沈从文生活在一个何等恬静、优美、和睦的湘西世界。但是,我们同样要知道,沈从文又看到了一个残酷的黑暗现实。他在湘西土著部队当兵,随部队迁移,见到军队残酷杀戮大批无辜乡民的惨状。(二)对湘西人性美的追求与赞颂沈从文的小说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色彩斑驳的湘西历史生活画卷,在这幅画卷里,全部的美学理想的基石是对“人性”,人的价值,人的道德观念蕴含的独特思索,是对人性美、人情美的追求与赞颂。沈从文所写的湘西是与城里人相对的“乡下人”,沈从文认为乡下人虽然不像城里人那样聪明,但比城里人善良、淳朴、厚道,并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沈从文把他的“乡下人品格”扩展到水手、厨子、农民、士兵、流浪汉、妓女、强盗、土匪,在他们各式各样的生活中,无论平常或怪异,都诚实、单纯、友好、纯洁,重义轻利,坦率热情,剽悍好勇,都跳跃着一颗颗鲜红热烈的心,都具有活泼的人性。作品《船上岸上》、《边城》、《长河》等。外国评论家说沈从文写的是“乡土神话”。(三)对湘西封建性的忧虑与否定沈从文虽然在作品中极力地追求和赞美着湘西人民的人性美,但湘西并不是世外桃源,沈从文在表现湘西纯朴、淳厚、善良、洒脱的同时,也表现了湘西的平庸、狭隘、封建、野蛮。沈从文愈来愈觉得湘西是封建的、落后的、闭塞的。他在肯定,赞美湘西的人性美、道德美的同时,对湘西的封建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忧虑。沈从文说的:“你们能欣赏我故乡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在作品《萧萧》、《月下小景》、《柏子》、《边城》、《丈夫》中都体现出他的忧虑。(四)对湘西“新生活”的幻灭与恐慌使沈从文从湘西的“乡土神话”中走出,更清楚地认识严酷的现实,应归因于1934年的湘西之行。这次湘西之行,使他发现湘西现实与他写的“乡土神话”完全不是一回事

文档评论(0)

优美的文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