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材古诗文识记第1部分文言文理解与背诵选择性必修中册课文26五代史伶官传序.docVIP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材古诗文识记第1部分文言文理解与背诵选择性必修中册课文26五代史伶官传序.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文26五代史伶官传序

一、文言词句理解

(一)阅读1~2段,完成题目。

呜呼!盛衰之理(道理),虽(虽然)曰天命,岂非人事(人的作为)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世人说)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给)尔三矢,尔其(副词,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应当”“一定”)无忘乃(你的)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奔驰,快跑),及凯旋而纳(收进,收藏)之。

1.解释加点的词语,写在括号内。

2.翻译画线的句子,找出得分点。

译文:推究庄宗得天下的原因,以及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这个道理了。(得分点:原、所以)

3.默写文中的句子,注意易错字。

(1)《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提出了盛衰之理“_虽曰天命__,_岂非人事哉__”的观点,并举后唐庄宗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事例作为立论的根据。

(3)(2023·新高考Ⅱ卷)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记载,李存勖将李克用留给他的三支箭收藏在祖庙中,其后用兵作战,“_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__,_请其矢__”,装在锦囊中背在身上,奔赴战场。

(二)阅读3~4段,完成题目。

方(当)其系(缚)燕父子以组(丝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函(匣子,这里用作动词,用匣子装)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仇人)已灭,天下已定,一夫(一个人)夜呼,乱者四应(响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或者,还是)本(考察,探究)其成败之迹(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全,整个)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4.解释加点的词语,写在括号内。

5.翻译画线的句子,找出得分点。

(1)译文: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得分点:兴、逸、豫、亡)

(2)译文:人生的祸患常常是由极小的事情积累起来的,而有才智勇气的人也多为他所溺爱的人或物困扰。(得分点:忽微、困,被动句)

6.默写文中的句子,注意易错字。

(1)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句子是“_忧劳可以兴国__,_逸豫可以亡身__”。

(2)《五代史伶官传序》借庄宗困于伶人而亡国警诫后人的句子是“_夫祸患常积于忽微__,_而智勇多困于所溺__,_岂独伶人也哉__?”

(3)(2021·新高考Ⅱ卷)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感慨:当李存勖强盛的时候,“_举天下之豪杰__,_莫能与之争__”;而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讥笑。

(4)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论述由“盛”而“衰”的史实后,连用两个问句:“_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__?_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__?”既引人深思,又寓结论于疑问之中。

(5)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在引用《尚书》中“满招损,谦受益”的话后,顺势引申出“_忧劳可以兴国__,_逸豫可以亡身__”的道理。

(6)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以“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引出了“_夫祸患常积于忽微__,_而智勇多困于所溺__”的经验教训。

二、重点词语整理

7.解释加点多义词语的含义。

(1)非

①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不,不是)

②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不对的,错误的)

③非礼勿视(违背)

④是非之心,智之端也(错误,邪恶)

⑤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没有)

⑥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讥评,责难,认为不对)

(2)负

①盛以锦囊,负而前驱(以背载物)

②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担负,承受)

③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失败,战败)

④见犯乃死,重负国(辜负,对不起)

⑤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凭借,倚仗)

⑥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舍弃,违背)

8.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岂非人事哉

古义:人的作为

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2)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古义:走在前面

今义:在前面起引导作用的人或事物

9.指出加点词语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裁判员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汇集:高考、中考及小学各类真题、试题、教案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0013120000050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7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