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CAE实验1.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验课程名称:材料成型CAE综合实验

实验工程名称

自主设计焊接接头冷却过程的温度场和应力场

实验成绩

实验者

李志

专业班级

成型1304

组别

同组者

实验日期

第一局部:实验预习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意义,实验根本原理与方法,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实验方案与技术路线等〕

〔一〕实验目的

对焊接接头应力及温度场分析是材料成型CAE中较为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热与结构耦合等问题。在焊接过程中,焊接接头的温度场会直接影响到焊接接头最终的组织和性能,是焊接过过程数值模拟的主要任务;焊接接头的应力场那么对焊接结构产品的使用性能至关重要。

通过对焊接接头温度场和应力场的有限元模拟,学习用ANSYS对实际工程问题进行数值分析的过程。

〔二〕根本原理和方法

1〕根本原理:有限元法是一种离散化的数值计算方法。离散后的单元和单元之间只通过节点相联系,所有场变量〔位移、应力、温度等〕都通过节点进行计算。对于每个单元,选取适当的插值函数,使得在子域内部、子域分界面上以及子域与外界分界面上都满足一定的条件。然后把所有单元的方程都组装起来,就得到整个结构的方程组。求解方程组,就可以得到方程的近似解。

用ANSYS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整个过程〔以结构分析为例〕可分为:

前处理:建立几何模型;对几何模型进行离散化处理等。

加载求解:根据作用力等效原那么将每个单元所受的载荷移置到该单元的节点上;根据边界条件修改刚度方程,消除刚体位移;求解整体刚度方程,得到节点位移;根据相应方程求解应力和应变等。

后处理:利用计算机图形方式,将计算结果以变形网格、等值线、彩色云图、动画等方式进行显示与分析等。

2〕方法:

本上机实验采用ANSYS经典平台的GUI法和命令流法进行上机练习,并由GUI法过渡到命令流法。也可直接练习使用命令流法,为实验二自主设计实验作准备。

难点:学习使用命令流进行APDL编程。

方法:命令流的执行通常从输入框中读入:将“Filename.txt”中的命令采用复制的方式,粘贴到输入框中,按“Enter”键即可执行。一次可复制一条、多条直至整个命令流文件。

〔三〕实验内容

1〕学习实验一的命令流文件〔1.焊接接头.txt〕,弄清各相关命令语句的含义和使用方法。可参阅帮助文件〔英文〕,或查找ANSYS命令流手册〔图书或上网搜索、如百度一下所选命令的用法〕。

2〕对实验一的的命令流文件〔1.焊接接头.txt〕进行自主修改。方案可自己确定,但在实验报告中需说明清楚。例如,改变焊接接头的坡口形式、受热情况等等。

3〕将修改后的命令流进行上机调试运行,获得数值模拟分析结果。

4〕对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进行讨论。

修改之后如下:

某一圆环由环形钢板和铁板焊接而成,焊接材料为铜,如图为其纵截面的1/2。圆盘初始温度为800℃,将圆环放置于空气中进行冷却,周围空气为30℃,对流系数为120W/(m2℃)。求5min后圆环内部的温度场和应力场分布。〔材料参数见表〕

各种材料的属性见下表:

材料

温度℃

弹性模量GPa

屈服强度GPa

切变模量GPa

导热系数

W/(m℃)

线胀系数1/℃

比热容J/(kg℃)

密度kg/m3

泊松比

30

206

1.40

20.6

49.8

1.10×10-5

465

7840

0.3

200

192

1.33

19.8

44.8

400

175

1.15

18.3

39.4

600

153

0.92

15.6

34.0

800

125

0.68

11.2

29.0

30

103

0.9

10.3

399

1.66×10-5

386

8930

0.3

200

99

0.85

9.8

389

400

90

0.75

8.9

379

600

79

0.62

7.5

366

800

58

0.45

5.2

352

30

118

1.04

11.8

80.5

1.18×10-5

455

7870

0.3

200

109

1.01

10.2

63.5

400

93

0.91

8.6

50.3

600

75

0.76

6.9

39.4

800

52

0.56

5.1

29.6

第二局部:实验过程记录〔可加页〕〔包括实验原始数据记录,实验现象记录,实验过程发现的问题等〕

在实验一的根底上,改变了坡口的大小以及板厚。具体而言,原本的4〔1,0.,2〕,5〔1.7,0.2,0),6(1.9,0.2,0),7〔2.6,0.2〕的四点分别改成4〔1,0.3〕,5〔1.65,0.3,0〕,6〔1.95,0.3,0〕,7〔2.6,0.3〕同时,将生成的弧线长半径由0.2改成0.3,施加温度改为700°,重新施加相同的载荷,观察和分析新的数值模拟结果。

更改后的命令流:

finish

/clear,start

/prep7

文档评论(0)

181****766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