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录酶新型抑制剂的筛选与设计.pptx

反转录酶新型抑制剂的筛选与设计.ppt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反转录酶新型抑制剂的筛选与设计

反转录酶新型抑制剂定义与作用机制

靶向HIV复制周期的不同阶段的新型抑制剂

反转录酶新型抑制剂的分子设计策略

基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新型抑制剂筛选

高通量筛选技术在新型抑制剂筛选中的应用

新型抑制剂的结构优化与活性评价

反转录酶新型抑制剂的临床前药理学研究

反转录酶新型抑制剂的临床研究与应用前景ContentsPage目录页

反转录酶新型抑制剂定义与作用机制反转录酶新型抑制剂的筛选与设计

反转录酶新型抑制剂定义与作用机制反转录酶新型抑制剂定义1.反转录酶新型抑制剂(NNRTIs)是一类靶向逆转录酶(RT)的抗病毒药物,通常用于治疗艾滋病毒感染。2.NNRTIs与RT的非核苷酸结合口袋(NNBP)结合,从而阻止RT将RNA病毒基因组转录成DNA。3.NNRTIs对多种HIV-1亚型具有活性,并且对耐药性突变的发生具有较高的遗传屏障。反转录酶新型抑制剂作用机制1.NNRTIs通过与RT的NNBP结合来抑制RT的活性。2.NNRTIs与RT结合后会引起RT构象的变化,使RT无法与RNA模板和dNTPs结合,从而阻止RT将RNA病毒基因组转录成DNA。3.NNRTIs对HIV-1具有广谱活性,并且对耐药性突变的发生具有较高的遗传屏障。

靶向HIV复制周期的不同阶段的新型抑制剂反转录酶新型抑制剂的筛选与设计

靶向HIV复制周期的不同阶段的新型抑制剂1.病毒融合抑制剂通过靶向gp41亚基防止病毒与宿主细胞膜融合,从而阻止病毒进入宿主细胞。2.融合抑制剂已获批用于治疗艾滋病,例如恩夫韦肽、替诺福韦酯和拉米夫定。3.由于病毒融合抑制剂对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关键步骤具有高度选择性,因此其耐药性发展相对较低。病毒整合酶抑制剂:1.病毒整合酶抑制剂通过靶向病毒整合酶活性来阻止病毒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从而阻碍病毒复制。2.整合酶抑制剂已获批用于治疗艾滋病,例如利托那韦、阿扎vudine和zidovudine。3.病毒整合酶具有高度保守性,因此病毒整合酶抑制剂的耐药性发展较低。病毒融合抑制剂:

靶向HIV复制周期的不同阶段的新型抑制剂病毒蛋白酶抑制剂:1.病毒蛋白酶抑制剂通过靶向病毒蛋白酶活性来阻止病毒多蛋白加工,从而阻碍病毒复制。2.蛋白酶抑制剂已获批用于治疗艾滋病,例如阿塔扎纳韦、洛匹那韦和沙奎那韦。3.病毒蛋白酶具有高度保守性,因此病毒蛋白酶抑制剂的耐药性发展较低。逆转录酶抑制剂:1.逆转录酶抑制剂通过靶向病毒逆转录酶活性来阻止病毒RNA反转录为DNA,从而阻碍病毒复制。2.逆转录酶抑制剂已获批用于治疗艾滋病,例如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和阿巴卡韦。3.病毒逆转录酶具有高度保守性,因此病毒逆转录酶抑制剂的耐药性发展较低。

靶向HIV复制周期的不同阶段的新型抑制剂进入抑制剂:1.进入抑制剂通过靶向病毒gp120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CD4和CCR5/CXCR4的相互作用,从而阻止病毒进入宿主细胞。2.进入抑制剂已获批用于治疗艾滋病,例如maraviroc和恩夫韦肽。3.病毒gp120蛋白具有较高的可变性,因此进入抑制剂的耐药性发展相对较高。宿主因子抑制剂:1.宿主因子抑制剂通过靶向宿主细胞因子来抑制病毒复制,例如干扰素、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等。2.宿主因子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例如干扰素和利巴韦林。

反转录酶新型抑制剂的分子设计策略反转录酶新型抑制剂的筛选与设计

反转录酶新型抑制剂的分子设计策略基于配体-蛋白相互作用的反转录酶新型抑制剂设计1.配体-蛋白相互作用是反转录酶新型抑制剂设计的基础,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筛选配体分子,可以大大提高抑制剂的结合亲和力和选择性。2.目前常用的配体设计策略包括分子对接、构效关系研究、片段组装和虚拟筛选等,这些策略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快速发现具有潜在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3.在配体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配体的理化性质、立体结构、结合模式和代谢稳定性等因素,以确保配体能够与反转录酶靶点有效结合并发挥抑制活性。基于酶学研究的反转录酶新型抑制剂设计1.反转录酶是一种核酸依赖性聚合酶,其酶学活性对病毒复制至关重要。通过研究反转录酶的酶学机制,可以发现抑制剂与酶靶点相互作用的关键位点和作用方式。2.酶学研究可以指导配体分子设计,帮助研究人员设计出更具针对性的抑制剂,提高抑制剂的效力和选择性。3.酶学研究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发现新的抑制剂靶点,为反转录酶新型抑制剂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方向。

反转录酶新型抑制剂的分子设计策略基于病毒突变的反转录酶新型抑制剂设计1.反转录酶是一种高度保守的酶,但在病毒复制过程中,反转录酶可能会发生突变,导致抗药性的产生。通过研究病毒突变对反转录酶活性的影响,可以发现突变位点对抑制剂结合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金贵传奇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知识分享,技术进步!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