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课堂实录3-人教课标版.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离骚》课堂实录

一、导入及作者简介

师:同学们吃过棕子吗?(生有的说没有)。

师:呵,看来有的吃过有的没吃过。一个人吃棕子有什么意义吗?(故意大声)

生:(笑)没意义——要分给别人吃。

生:有意义——可以填饱肚子。

师:真是言由心生啊,同学们简单的一句话就出卖了你们。说要自己吃来填饱肚子的,虽不能说自私自利,但是感觉就是少了那么一点慈悲之心!(生笑)

师:(接着说)而说要分给别人吃的,可见其内心常有胸怀天下,忧国忧民,以苍生社稷为已任的思想。(生又笑)

师:你们笑什么?难道没有这样的人吗?我看就有。刚才说要把棕子分给别人吃的我看就是嘛!(生会心大笑)

师:当然我们历史上也不乏关心国家、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比如在礼崩乐坏征战不休的战国,就有这样的一个人,为了实现心中的美政,虽“路漫漫其修远兮”却依然——

生:(整齐地)吾将上下而求索!

师:这个人是谁呀?(生:屈原!)

师:你们了解屈原吗?(生有的说了解有的说不了解)

师:那总了解一点点吧?!那我们每个人就来把自己知道的一点点说出来!屈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诗人。

师:什么样的诗人?

生:爱国诗人。

师:为什么说他是爱国诗人呢?

生:因为他为了楚国而投汩罗江。

师:嗯,有点为国捐躯的样子。但是他不是投笔从戎战死沙场,而是积极地为楚国的政治建言现策,希望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造福苍生,但因为政治主张不被楚怀王接纳,同时还遭受了奸佞小人的毁谤,于是两次被贬黜,最后他带着对楚国的深深热爱,对楚国人民的深深眷念,带着无比的遗憾投进了汩罗江。屈原在乱世上下求索,忠诚报国,虽然不能挽回楚国最终灭亡的命运,却赢得了后人的无比尊敬,屈原也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比如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的,人们在这一天吃棕子、赛龙舟,以表达对屈原深深的哀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屈原的一篇文章《离骚》,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屈原!

二、正课讲解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这篇文章了,那么有没有发现屈原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呢?

(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

师:看来这篇文章还是有一点难度的。包括朗读也都是颇有难度的。又是“之”啊又是“也”啊又是“兮”啊,怪别扭的。我们请一位同学先来尝试读几句好不好?(生:好!)

生:(众生齐声)赵哥赵哥赵哥(赵哥真名叫赵戈,是班里的活宝)

师:那就赵哥吧!(生笑)来读个第一段。(赵戈读第一段)

师:赵戈同学读得怎么样啊?(生笑着说很好啊!)

师:读起来就像一个八十岁的老爷子在抽大烟。

生:(好奇地)嗯?

师:吞吞吐吐啊!(生笑)我们知道,《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那么什么是《楚辞》呢?同学们看课文注释。它是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的,所以就运用了很多当时当地的表达方式,比如用了很多虚词,例如:

生:以——之——兮。

师:对了。那么同学们在读的时候,放在句子中间的虚词可以读得短促一些,放在句末的,可以拉长一些读。下面老师领着你们,一句一句来读一遍。

(老师领读,学生跟读,最后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是震撼人心、荡气回肠啊!(生笑)不错!那接下来,老师就要问一个问题。屈原说自己“长太息以掩涕兮”,那就是说内心有难于排解的苦闷啦?那他是为什么而苦闷呢?

生:哀民生之多艰。

生:为国家为百姓而感到忧愁。

生:因为没衣服穿,只能采摘花草来做衣裳。(生笑)

师:(急中生智)这位同学有意思,你怎么说屈原没衣服穿呢?

生: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所以屈原只好采集荷花来作衣裳。

生又笑。期待老师如何解答。

师:这位同学勇气可嘉,但逻辑有点小小的问题,比如一个富人买兽皮来做衣服,你能说他是因为没衣服穿所以只好买兽皮吗?很显然不能是吧?那只能说这个人追求兽皮的高品质,所以屈原追求香草的美丽,并不能说他是因为没衣服穿只好穿香草,是吧?道理是一样的。当然这也涉及到屈原的写作风格,这就是“香草美人”的写法,就是用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高洁的情操、高尚的品德。相似的用法还有很多,如“蕙纕”“揽茝”等,屈原借助他们表达一位文人内心世界的一片净土,从而书写自己忠君爱国的赤诚之心。感谢刚才这位同学的回答给我们引出一个很精彩的话题。同时他的学习方法也是很值得我们同学们学习的,他不是异想天开,而是言之有据,一定要从文章中找到你的观点的依据,做到一切分析从文本出发,这才是文章的学习之道。(此环节被学生打乱,本应放在后面讲的)

师:回到刚才的话题,屈原之所以内心有难于排遣的苦闷,其实下一句话已经有作了说明,我们只要在阅读时紧紧扣住文本就不难找到答案,是“哀民生之多艰”,为国计民生感到深沉的悲哀。接下来我们再一起来思考第二个问题,屈原说自己“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是什么意思呢?

生:屈原崇尚美德并且约束自己,早上进谏晚上就被贬黜。

师:回答得真准确,是你自己想的吗?

生:(生笑)不是,注

文档评论(0)

159****679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