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保护子课题》任务3.4.3吹绵蚧的识别与防治.ppt

《园林植物保护子课题》任务3.4.3吹绵蚧的识别与防治.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天敌治虫——探索埃及吹绵蚧防治新方法释放捕食性天敌白脸草蛉和小红瓢虫3、吹绵蚧的防治方法(3)初孵若虫分散转移期或幼蚧期喷洒25%优乐得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等。成虫发生时使用狂杀蚧800—1000倍液或40%速扑杀乳油1500倍液均匀喷雾,狂杀蚧对介壳虫特效。所需能力培训1、吹绵蚧的识别及防治(1)胸、翅、足、眼等的全面观察,以成虫为主对吹绵蚧进行识别。(2)根据幼虫的生活习性进行识别。(3)当地为害特点及生活习性的跟踪观察确定。(4)多积累、多比较,认真观察。2、工具书的使用和资料的查阅

学会工具书的应用:《花卉园艺工》初级、不同版本的《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以及网络资料查阅。实际工作步骤序号步骤吹绵蚧的识别及防治备注1第一步在网络上搜集吹绵蚧的图片有代表性图片2第二步找出吹绵蚧的形态特征、说出吹绵蚧的为害特点、生活习性重点观察蜡壳颜色、形态等3第三步归纳吹绵蚧的典型形态特征、为害特点、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并填表填表4第四步教师归纳总结整理工作任务训练任务一:要求学生上网查阅吹绵蚧的图片及资料,并通过观察填写吹绵蚧的详细情况。吹绵蚧形态特征为害特点生活习性评价结果应得实得17.5任务二:在校园内观察被吹绵蚧为害的园林树木,描出为害特点。吹绵蚧为害特点评价结果应得实得12.5工作能力检查评估查看当地各种危害的园林植物吹绵蚧的数量。单击此处编辑内容单击此处编辑内容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内容单击此处编辑内容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模块三:园林植物主要吸汁害虫及防治项目3.4介壳虫类的防治典型工作任务3.4.2吹绵蚧的识别及防治典型工作任务3.4.3吹绵蚧的识别及防治所需知识学习所需能力培训实际工作步骤工作任务训练检查评估所需知识学习1、对吹绵蚧进行识别。(1)成虫为主(2)头:形态、颜色。(3)翅:形态、质地、类型。(4)胸:颜色、形状。(5)体:大小、形状。形态特征【别名】绵团蚧、白蚰、白蜱、棉花蚰、澳州吹绵蚧、白条介壳虫、棉座介壳虫。【目科】同翅目,绵蚧科。【分布】分布在安徽、江苏、上海、福建、贵州、重庆、四川、云南及北方温室。

【危害对象】牡丹、山茶、含笑、常春藤、月季、海棠、石榴等花卉。寄主很广,危害普遍。【危害征状】雌成虫和幼虫常集中在嫩芽、叶、枝、干上吸吮汁液,严重时可布满整个枝条,造成叶片发黄,梢短、变形、落叶、枯枝,甚至全株死亡,且易诱发煤污病,使叶面变黑,阻碍光合作用,影响树势,从而降低观赏价值。?(1)成虫:雌椭圆形,无翅,体长5-7mm,暗红或橘红色,背面生黑短毛被白蜡粉向上隆起,发育到产卵期,腹末分泌出白色卵囊,囊上具14~16条纵脊,卵囊长4-8mm。雄体长3mm,橘红色,胸背具黑斑,触角10节似念珠状黑色,每节轮生长毛数根;胸部黑色,前翅紫黑色,后翅退化;腹端两突起上各生4根长毛。?(2)卵:长椭圆形,长0.7mm,初产时橙黄色,后变为橘红色。包藏在卵囊内。(3)若虫:若虫体椭圆形,眼、触角和足均黑色,体背覆有浅黄色蜡粉。(4)蛹:茧长椭圆形,覆有白蜡粉。2、吹绵蚧的为害特点及生活习性南方1年发生3~4代;长江流域2~3代;以若虫和雌成虫或南方以少数带卵囊的雌虫越冬。发生期不整齐。初龄若虫在叶背主脉两侧定居,2龄后转移到枝干上群集为害,雌成虫定居后不再移动,成熟后分泌卵囊产卵于内,每雌可产卵数百至2000粒。雄虫少,多营孤雌生殖,但越冬代雄虫较多,常在树缝隙、叶背及土中结茧化蛹。越冬代雌、雄成虫交配后产卵甚多,常在

文档评论(0)

学海无涯苦做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职业教育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