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与西方的科学教学设计-苏教版.doc

东方与西方的科学教学设计-苏教版.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东方与西方的科学》教学设计

设计者:黄高才

一、教学目标

.要正确认识东方和西方的关系。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辩证地看待东西方文化方面的差异。

二、作者简介

年,萨顿去世周年,全世界科学史研究者都在怀念这位科学史之父。萨顿提出要用科学史在科学与人文间建起一座桥梁的伟大理想,虽然远未实现,但毕竟已日益深入人心。面对国内科学与人文严重疏离的现实,有学者发出“中国需要一千个萨顿”的呼喊,在呼喊背后,是深沉的忧虑。

年月,获得博士学位之后,萨顿与英国艺术家埃莉诺·梅布尔·埃尔维斯结婚,第二年的月,他们有了一个女儿,取名为“梅”(,即“月”)。萨顿的父亲在年已经去世,此时,萨顿要负担一家人的开销,这位“不肖”的后代将父亲一个著名的酒窖拍卖,在根特附近买了房子,开始具体筹划和实施科学史的研究工作。年,即他的女儿出生的那年,萨顿迈出了非常大胆的一步:他要创办一份科学史杂志,并用古代神话中专司生育与治病的女神“爱西斯”()的名字作为刊名。因此,后来萨顿不无骄傲地称梅·萨顿和《爱西斯》为他的“两个女儿”。

从个人的意义上来讲,这一刊物为萨顿提供了记录和传播其科学史研究和思想的阵地。年《爱西斯》正式出版,现在它已成为目前国际上最权威的科学史刊物之一。直到年为止,萨顿一直担任《爱西斯》的主编,长达年之久,并时常以自己和夫人的经济收入补贴杂志的亏损。

说到萨顿在科学史领域的学术活动和贡献,不能不从萨顿本人的勤奋和刻苦谈起。虽然说他最初所受的主要是科学训练,但由于他本人的兴趣,以及他为实现自己的远大目标,萨顿自己在人文领域中成为一个极其博学的人,以至于有人认为在他生命的最后多年里,他可能是世界上最渊博的学者。同时,他也是一个罕见的人文学者与科学家结合的典范。

萨顿去世后,《爱西斯》杂志在萨顿诞辰周年纪念的时候(年),萨顿的女儿,梅·萨顿这位后来比乔治·萨顿名气更大的诗人和小说家发表了一首充满感情的诗作来悼念她的父亲。在这首诗的结尾处,梅·萨顿深情地写道:此时,死亡的余音只是人们对他的颂赞,就像一位邻居所写所说的那样:“我不认识你的父亲,但是他的灯光曾在那里,我把那灯光怀念。”

三、课文内容提要及问题设计

(一)内容提要

这篇文章通过讲述东方在人类科学史上的地位与贡献,提醒人们: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虽然东方和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但两者在推动人类历史发展方面的的作用是相同的。要发展科学,东方和西方必须紧密结合、取长补短,才能取得辉煌成果。要做一个“无愧于自己理想的科学家”,首先要有辩证的科学思想,不仅要看到西方科学方法的先进性,还要看到其“很容易被错误地应用”的危险性,特别重要的是要看到“伟大的思想”“悄悄地从东方”注入到西方的科学方法中来,赋予西方科学以灵魂。

(二)问题设计

.东方科学与西方科学有什么样的关系?

提示:东方科学和思想是西方科学的源头,并且会给现代西方带来新的生机。

.作者从什么角度论述了东方科学在发展人类文明方面的作用,并批评了某些偏见的?

提示:作者将自己多年研究科学史得出的结论,告诫某些带有民族和地区偏见的西方人,要他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与现实。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一文选用了哪些材料阐述了什么论点?

提示:本文作者认为科学全部形式的种子来自东方,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正如东方需要西方一样。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东方和西方代表着人类经验的基本和互补的两个方面。

.本文运用了比较论证的方法,请结合文章,说说什么是比较论证,作者是怎样通过比较来阐述道理的。

比较论证是把两个或两类事物作比较,找到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助于认识事物的本质。如本文在论述“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时,就以比较和对比的方法生动而又具有思辨性地告诫人们“不要忘记东西方之间曾经有过协调,不要忘记我们的灵感多次来自东方”,体现了作者的大气和自信。

.以具体语段为例,试分析体会本文语言的特点。

这篇议论文用语准确周密,主要表现在修饰、限制语的运用上。如在“对于东方科学采取粗暴态度的人,对于西方文明言过其实的人,大概不是科学家。他们大多数既无知识又不懂科学”一段中的“大概”修饰“不是科学家”,就显得对前面两种人的判断不绝对化,留有余地;“大多数”限制“既无知识又不懂科学”的“他们”,又显得不武断,表意周密,无懈可击。

(三)写作特点

本文采用诗意的比喻,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性。如“实验科学不只是西方的子孙,也是东方的后代,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亲”。用了一个人们习见的比喻,揭示出东西方科学的关系。又如“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光明是隐喻,比喻来自东方的真理,这真理像阳光一样投射过来。

她似一缕阳光,时时燃烧着爱的火焰,处处流淌着情的甘泉

文档评论(0)

133****531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