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32份)-苏教版24.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32份)-苏教版24.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课赠黎安二生序(自读课)

\\\((对应学生用书))

走近作者

曾巩(见《越州赵公救灾记》)

相关背景

这是一篇赠序。黎安二生是苏轼写信推荐给曾巩的朋友。他们从四川拿着自己的文章来京师就正于曾巩,也是“以文会友”之意。不久,黎生补任江陵府司法参军。行前,应二生之请,曾巩写了这篇著名的《赠黎安二生序》。

\(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赵郡苏轼,是和我同年科考的学友。)\\\[\\](\\\\(\(\\(同年:科举考试),\\(中同科登第。))))\(自蜀以,他从蜀)\(书至京师遗余,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地写信寄到京城给我,赞扬蜀地的学士黎生、安生二人。不久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生带着他的文章几十万字,安生带着他的文章也有几千字,)\(辱以顾余。,屈驾前来看我。)\\\[\\](\\\\(\(\\(遗:赠予,送给。),\\(辱:谦词,承蒙。))))\(读其文,诚闳壮,我读他们的文章,确实气势壮阔,)\(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才,风格雄伟,善于反复辨析,把事理说得很深透,他们的才情、)\(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笔力奔放,似乎是不可估量的。他们二人确实可以说得上是)\(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特别杰出的人才,而苏君也的确可以说是善于识别人才的人了。)

\(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予,不久以后,黎生补任江陵府司法参军。临走的时候,请我)\(言以为赠。余曰:“余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写几句话作为赠别。我说:“我对你的了解,已经放在心里了,)\(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还需要用言辞表达出来么?”黎生说:“我和安生一起学习古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言,,同乡邻里讥笑我们,认为是迂阔。现在请您写几句话,)\(盖将解惑于里人。”,是想解除同乡邻里的糊涂看法。”)\\\[\\](\\\\(\(\\(里之人:即后文“里),\\(人”,同乡之人。))))

\(余闻之,自顾而笑。,我听了这话,想想自己,不禁笑了。)\\\[\\](\\\\(\(\\(顾:回),\\(想。))))\(夫世之迂阔,,世上迂阔的人,)

\(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有谁比我更厉害呢?只知道信奉古训,却不懂得迎合当世,只)\(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知道立志于圣贤之道,却不懂得随同世俗,这就是我为什么)\(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困顿到现在而自己尚不知道的原因啊。世人的迂阔,有谁比)\(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我更厉害呢?现在你们的迂阔,只因文章不合世俗,这不过是)\(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余之迂大矣,,小的迂阔罢了,还担心被同乡邻里讥笑。像我的迂阔可就大了,)\(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如果你们拿了我的话回去,将要得到更多的责怪,岂能只停留)\(于笑乎?,在讥笑上呢?)\\\[\\](\\\\(\(\\(重得罪:更加遭到责诮。庸讵:难道,),\\(怎么。特:仅仅,只不过。))))

\(然则若余之于生,则何言哉?谓余之迂,既然这样,那么我将对你们说些什么好呢?说我的迂阔)\(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是好的,可是它的祸害却是这样;说它不好,那么虽然可以迎)\(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合现代,但一定违背古训,有附和流俗的地方,就一定背离圣)\(乎道矣。,贤之道了。)\\\[\\](\\\\(\(\\(然则:既然),\\(如此,那么。))))\(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你们还是不要急于解除同乡邻里的)\(之惑,,糊涂认识吧,)\\\[\\](\\\\(\(\\(其:副词,商),\\(量的语气。))))\(则于是焉,必能择而,这样的话,就一定能够在古文、)\(取之。遂书以赠二生,,时文,道、世俗这方面作出选择。我于是写了这些话赠给二位,)\(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并且拿给苏君看,你们认为怎么样呢?)

文意感知

本文针对黎生提出写古文遭到当时人嘲笑一事,提出作文要志于道,不取悦于世俗的主张,勉励黎安二生坚持学习古文,反对只迎合流俗的俗文,表现了作者对“道”的不渝的忠诚。

思维导图

\\\((对应学生用书))

一、古今异义

文档评论(0)

尹邦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尹邦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