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案(14份)-人教课标版10.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案(14份)-人教课标版10.doc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课琵琶行并序

(一)作者简介

生平经历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下邽(今陕西渭南县附近)人,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卒于武宗会昌六年。贞元进士,官至校书郎、赞善大夫,后因宰相武元衡事贬江州。长庆时,累迁杭、苏二州刺史,后任太子少傅,因不攀附党人,乃移病分司东都。会昌二年,以刑部尚书致仕,最后卒于洛阳的香山。

作品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评价

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二)人物轶事

.略识之无

据说白居易刚生下来才两个月,奶妈指着家里的书让他看,他虽然口不能言,但心里却早已认识“之”“无”二字了。所以后来人们在谦逊地称说自己所识别的东西不多或知识有限时,便往往会用上这典故,说是“略识之无”。稍微长大了,白居易尤其喜欢读书,而且他的记忆力之好极为惊人,凡是他过目的书,没有不把它牢牢记在脑子里的。而他诗文里所透露出来的非凡才华,更是让人吃惊不已。

.长安居大不易

岁那年,白居易只身来到京城长安赴试。他去拜访当时掌管编纂国史以及为朝廷起草文告诏令的著作郎顾况,以便请顾老前辈对自己的诗作进行指点。顾况看到白居易诗稿上的署名,禁不住大笑起来:“呵呵,好大的口气!要知道,京城长安现在米价高得很,平时就是想居住下来也挺不容易呀,更何况居然要想白白居住!”说完,便漫不经心地浏览起白居易呈给他的诗稿。第一首就是题为“赋得古原草送别”的五律,当他看到颔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拍案叫绝道:“能写出如此之好的诗句,要想在长安居住下来,又有何困难可言!老夫刚才的话,只不过是开开玩笑的啊!”

.酿酒大师

白居易自家酿的酒,质高出众,他为自家的酒作诗道:“开瓶泻樽中,玉液黄金脂。持玩已可悦,欢尝有余滋。一酌发好客,再酌开愁眉。连延四五酌,酣畅入四肢。”(《效陶潜体诗十六首》)白居易造酒的历史不但有记载,而且直到今天,还有“白居易造酒除夕赏乡邻”的故事在渭北一代流传。

(一)背景链接

《琵琶行》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年),为七言古诗。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喻诗,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易愤而上书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进而又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江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即元和十一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二)常识整理

Ⅰ.文学常识

.乐府

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这首诗属于后者。

.行

行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Ⅱ.文化常识

古代官职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如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

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太守:参见“刺史”条。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

都督:参见“经略使”条。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唐以后地位渐低。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

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

文档评论(0)

150****500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