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表达技巧题学案-苏教版.doc

2011届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表达技巧题学案-苏教版.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文阅读表达技巧题

海边拾贝

【复习目标】分析作品的表达技巧

一、自主复习

(一)高考例析【年上海卷】

母亲依然走在前面。从上山那一刻起,她的双目就被山峦雾气染得湿润。树林深处鸟鸣啁啾,声声如歌,让人想起遥远的青春季节:一群女生欢笑着从禅源寺的临时课堂上跑出来,手拉手围着寺前的老银杏树,雄壮的抗日军歌惊飞了树上的小鸟……待她几年后重回天目山,却是被押解着,一步步踩着前头他沉稳的脚印。直到今日,她一抬眼仍能看见他坦然的目光,如阳光下流淌的山涧小溪,从石缝里透出乌亮的光泽。

【问题】从表现手法上,选择一个角度对该段作赏析。

【答案】虚实结合,将现实场景与历史回忆交织起来(由林中景色联想到战争岁月;欢快的场景与悲壮的场面形成对比),突出了萧洪明坚毅不屈的形象,表达了母亲对青春岁月的追念。

【解析】散文的表现手法,常用的有:联想想象、比喻象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小见大、铺垫照应、制造悬念、言犹未尽等。这段文字最突出的当然是:虚实结合、联想想象。比喻、对比、借景抒情等也有使用。解答的时候,先要概括作者使用的手法,再具体分析其是如何使用的,以及表达效果是什么。该段文字主要是表现母亲对青春岁月的追念,这从“声声如歌,让人想起遥远的青春季节”等描写中可以看出。而在母亲的追念中,突出了烈士的坚毅,文中写他的脚印“沉稳”,他的目光“坦然”——“他沉稳的脚印……坦然的目光,如阳光下流淌的山涧小溪,从石缝里透出乌亮的光泽”。

(二)基础知识及练习

、人称表达

这种类型可针对某一人称的运用命题,也可以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命题,或针对称谓的变化命题。解题时要知道各种人称的作用。

如:()第一人称:显得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

()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练习【年辽宁卷】

杨柳

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墙外”,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可恶!你们是靠他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他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他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又可怜!

【问题】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鉴赏。

、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比喻: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①使深奥的、抽象的事理变得浅显易懂。②化平淡为生动、形象。

()排比:增加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借代:突出特征,强调重点,使语言形象生动。

()拟人:把事物人物化,使事物具备人的情感,更加生动,形象。

()夸张: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或揭示事物的本质,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另外,还有对偶、比拟、设问、反语等。

修辞句,能形象地写景状物,准确地传神达意,理解这类句子,重在把握修辞格的特点。解答时有三个步骤:①指出所用的修辞手法。②联系手法结合内容进行分析。③明确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具体效果。

练习【年重庆卷】

我与地坛

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问题】从语言表达的角度欣赏划线句子。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划分有:

()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达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衬托: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作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什么特点或者烘托出所要表达的某种感情。用相似的作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作陪衬叫“反衬”。

()对比:用一事物与另一事物进行比较,从而鲜明形象地表现事物(道理)的什么特点,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

()渲染:是用各种手段对环境、场面、人物、时间等多方面的重彩浓墨的描写,以突出什么气氛、刻画人物的什么特点、表现文章的什么主题。

()想象:它是人们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

()联想:它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某个事物或事联想到其他有关的事物或事理的活动。

()白描: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特征,寥寥几笔,就能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的写法。

()细描: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

文档评论(0)

方圆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