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西省新余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VIP

2024届江西省新余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新余市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本试卷共6页,共100分。考试时长75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巧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域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网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木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加常改动,用障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就,3.考试站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发现,中原地区的黄山聚落遗址堆积丰富,包含仰韶、屈家岭、石家河等三个时期的文化遗存。遗址顶部台地仰韶早期至屈家岭文化堆积厚3—5米,基本由多层房址和墓葬叠压而成,遗迹丰富。这反映中华文明的发展具有()

A统一性 B.创新性 C.包容性 D.连续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中原地区的黄山聚落遗址堆积丰富,包含仰韶、屈家岭、石家河等三个时期的文化遗存。遗址顶部台地仰韶早期至屈家岭文化堆积厚3—5米,基本由多层房址和墓葬叠压而成,遗迹丰富”,并结合图片内容可知,中原地区的黄山聚落遗址经历三个时期的文化遗存,而且玉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说明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D项正确;统一性强调中华文明不同遗址的相同特征,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创新性强调中华文明的独到之处,材料并未体现,排除B项;包容性强调对其他文明的态度,而材料强调的是同一遗址的不同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

2.汉景帝年间,政府送蜀地学生到长安学习,又在蜀地开办学校,免除学生徭役,学优者有的还授以官职。武帝开发西南夷时,蜀人司马相如发布了著名的《喻巴蜀檄》和《难蜀父老》两篇文告。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政府积极落实大一统精神 B.“用夏变夷”是国家治理的主要方略

C.巴蜀读书人致力国家统一 D.西汉王朝实现对西南地区的有效管理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景帝年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汉朝政府送蜀地学生到长安学习,又在蜀地开办学校,学优者有的还授以官职,这有利于增强蜀地民众对国家的认同观念,表明政府积极落实大一统精神,A项正确;“用夏变夷”指以诸夏文化影响中原地区以外的僻远部族,但材料未体现它是国家治理的“主要方略”,排除B项;材料表明政府积极落实大一统精神,而不是巴蜀读书人致力国家统一,排除C项;材料表明政府积极落实大一统精神,其后续效果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3.秦汉时期,气候环境较为温润,北方地区山林湖泽附近的民众均以采集渔猎为生。汉代常见的流民亦不乏以此为生者。秦汉以降,历代朝廷反复劝农、鼓励耕织,汉代时零星存在的好稼穑之地到唐初渐成广布之势。这一变化()

A.利于政府加强对民众的控制 B.说明农业耕作技术得到了发展

C.表明封建小农经济范围扩大 D.反映出环境变化决定民众生计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可知,秦汉时期,北方一部分民众以采集渔猎为生,这不利于政府对民众的控制,而秦汉以降,历代政府通过反复劝农使得农耕经济得到普及,这有利于加强政府对民众的控制,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农耕经济的推广而非农业耕作技术得到了发展,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能表明其就是小农经济,排除C项;环境变化只能影响民众的生计,排除D项。故选A项。

4.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陆九渊在“鹅湖之会”上批评了某思想家的主张:“墟墓兴哀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以下属于陆九渊所批评的思想家的主张是()

A.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B.弱者道之用 C.事异则备变 D.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南宋时期。根据材料“墟墓兴哀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及所学可知,“鹅湖之会”上陆九渊批评的思想家是朱熹,他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主张慎思明辨,格物致知,A项正确;“弱者道之用”出自老子《道德经》,体现了道家主张顺应自然的思想,排除B项;“事异则备变”出自韩非子的《五蠹》,体现了法家要求变革的思想,排除C项;“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是李贽的思想主张,体现了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批判,排除D项。故选A项。

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考研数学辅导,写作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可承接策划案,推广方案指导。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