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活动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docxVIP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活动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初中数学)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活动))

教科书

书名: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学活动使学时进一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和实际问题中的关系,通过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进一步体会“建模”思想方法。

2.运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知识在社会活动中的应用,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增强自信心,体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明确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间的关系,寻找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师:在前面我们学习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学习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我们课本里面的两个数学活动。

一、活动1

统计资料表明,山水市去年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664元,与前年相比增长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据上面数据,你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下面问题吗?

(1)山水市前年居民的人均收入为多少元?

(2)在山水市,如果去年售价为1000元的商品价格上涨率与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率一致,那么该商品在前年的售价为多少元?

设问:你能理解题干中有关数据的含义吗?

预设:11664.指的是去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664元

8%指的是去年较前年增长了8%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因此我们用式子来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前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前年人均可支配收入=8%

也可以将等式变形为:前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8%)=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6.5%指的是:因居民消费价格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5%

根据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师:根据刚才的分析,前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8%)=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在这个等量关系中,(1+8%)和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为已知量,前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未知量,就是我们需要求解的量,我们可以通过设未知数.同学们,在一个等式里面,只有一个未知量,其他都已知,我们就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

预设:设前年居民的人均收入为a元

由题意得(1+8%)a=11664

解得a=10800.即前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800元.

师:通过查询资料得知: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率=(1+

所以本题去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率利用题目中的两个数据求得等于1.4%

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第1问的思路去解决吧!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尝试解决,教师出示答案.

预设:设该商品在前年的售价为b元

由题意得(1+1.4%)b=1000

解得b≈986

即该商品在前年的售价约为986元.

师总结:回顾本题的解决过程,我们在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通过分析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从而把一个实际问题转化成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的数学问题,再解方程,求出方程的解x=a的形式,然后检验,最后作答,从而解决这个实际问题.

二、活动2

用一根质地均匀的木杆和一些等重的小物体,做下列实验:

(1)在木杆中间处拴绳,将木杆吊起并使其左右平衡,吊绳处为木杆的支点;

(2)在木杆两端各悬挂一重物,看看左右是否保持平衡;

(3)在木杆左端小物体下加挂一重物,然后把这两个重物一起向右移动,直至左右平衡,记录此时支点到木杆左右两边挂重物处的距离;

(4)在木杆左端两小物体下再加挂一重物,然后把这三个重物一起向右移动,直至左右平衡,记录此时支点到木杆左右两边挂重物处的距离;

(5)在木杆左边继续加挂重物,并重复以上操作和记录.

根据记录,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师:通过同学们的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做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数据:

师:可以得到这样的规律:①右边小物体数目、位置不变,当左边小物体数目增多,为了木杆保持平衡,左边物体离支点的位置越来越近.

②右边距×右边小物个数=左边距×左边小物个数,即1×a=n×b.

师:当我们此时将右边距改为2,此时木杆想要重新保持平衡,左边距应为1,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是1×2=2×1,仍然满足1×a=n×b.

当我们将右边小物体数改为3,其他不变,此时木杆想要重新保持平衡,左边距应为3,它们之间存在3×2=2×3,满足na=mb.

因此,这个规律用文字表可以达为左边距×左边小物个数=右边距×右边小物个数.

师:我们可以运用这个规律去解决其他问题。

应用2:在木杆右端挂1个重物,支点左边挂n个重物,并使左右平衡,设木杆长为lcm,支点在木杆中点处,支点到木杆左边挂重物处的距离为xcm,把n,l作为已知数,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

师:根据之前的规律,左

文档评论(0)

习习教学真题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提供中小学教学服务,擅长课件、单元试题、期中期末试题、中考模拟试题等等资源开发。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