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21份)-人教课标版9.doc

2018版高中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21份)-人教课标版9.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相关读物

孟子见梁惠王

千年孟子心

站在历史的浪潮中,以一颗虔诚的心,静听纵横千年的历史无声地翻涌、吞吐,感知迸发历史的源头。在波涛汹涌的巨浪之巅,我望见了孟子儒雅别致的长袍与坚定不移的眼神。驾着信念的扁舟,我冲波而上,舟楫横扫,穿越千年。

我听见了它心底的声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好个不淫、不移、不屈,一种凌驾于万物之上的豪情、气节,充斥着我的灵魂。千年之后的我们为了富贵,清廉荡然无存,为了摆脱贫贱,不惜出卖良心,为了威武,情愿丧失原则。堂堂华夏子孙,尊严何在?贞洁何在?孟子用敏锐如利剑般的双眼洞察到千年后的人情世事,刻下了世人心中理应千秋万代相传的警言。

历史的飓风呼啸着划过我的双颊,强硬而锋利,是孟子激烈的言辞。作为一个纵横家,一个雄辩家,他的一字一句有如芒刺插人心深处,绝不是无关痛痒,而常常使人赞叹连连、大彻大悟。他的辞藻丰实有力,他的策略无一不是治国治民的良世决策。孟子博大深厚的功底,延续着统治的更替,治理的精魂。

历史于不知尽头的根源发起,却能纵贯古今。静听历史无声地翻涌、吞吐,感知孟子那千年不衰的心。历史的浪潮不曾退去,这里不是末端,也不是尽头……

知识卡片

.作家作品

孟子(约前—前),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鲁公族孟孙之后,幼年丧父,家庭贫困。受业于子思门下。曾游历齐、魏、滕、宋等国,一度为齐宣王客卿,因主张不见用,晚年居邹,退而与弟子万章等著《孟子》一书。

孟子提出“仁政”“王道”学说,主张“保民”而王天下,反对武力兼并战争。肯定人性本善,重视环境、教育的影响。孟子的学说对宋儒影响很大,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

《孟子》记载了孟子的言行,是一部对话体著作。笔带锋芒,常用夸张、比喻和寓言故事等增强说服力,是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

《孟子》给人印象最深的,首先是它的雄辩色彩。其特点有四:一是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引导对方不知不觉地进入到自己设置的陷阱中来,使对方心悦诚服;二是气势磅礴,是非鲜明,一旦对方被纳入陷阱,便铺张扬厉,纵横恣肆,步步紧逼,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三是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围绕中心,严谨细密地展开论述;四是通过设问,使对方暴露理论弱点,然后找到突破口,发动反击。

另外,孟子的语言恢弘博大,论辩能力极强。在自然流畅的话语中完成自己的论点陈述。

.背景资料

孟子所处的时代是阶级分化激烈的时代,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统治阶级的虐政之下,“民有饥色,野有饿殍”,而统治者“庖有肥肉,厩有肥马”。在这种情况下,孟子提出了“仁政”的主张,认为统治者要对人民进行道德教育,更重要的是以“仁”施政,争取民心。孟子倡导“仁政”,其核心是保民、爱民,具体做法是:规定百姓的产业,并实行低赋税政策,使百姓衣食无忧,上可供养父母,下可养护妻儿;对百姓重在教化,使具备孝悌之德,而尽量少用刑罚。孟子认为,推行“仁政”并不难,只要把他们本性中“仁”的因素加以发展、推广即可。后世统治者虽然并未真正实现“仁政”思想,但不可否认它对在位者总是一种警醒,并且是士人批评时政的重要的理论武器。

孟子倡导“仁政”,是和他的民本思想紧密相连的。他明确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由此更进一步指出臣子诛杀桀、纣那样的暴君,不算是“弑君”,可谓锋芒毕露,旗帜鲜明,难怪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叹称“孟子有些英气”。

.文化常识

()乘

自商﹑西周以迄春秋,战车一直是军队主要作战装备。以马拉木质战车交战的作战方式叫“车战”,战车成为战争主力和衡量“国家”实力的标准。商代晚期一些遗址中已发现战车痕迹。周武王伐纣“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其后,逐渐有了“千乘之国”“万乘之国”之称。

“乘”是当时军队的基本编制;以战车为中心配以一定数量的甲士和步卒(徒兵),再加后勤车辆与徒役编组。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诸侯地方百里,出兵车千乘。千乘之国即诸侯国。

()弑

封建时代称臣杀君、子杀父母为“弑”。《说文》解释为“弑,臣杀君也”。《左传·宣公十八年》有“凡自虐其君曰弑,自外曰戕”之说。《周礼·大司马》有记载:“放弑其君则残之。”《礼记·明堂位》上有“君臣未尝相弑也”。《孟子·梁惠王上》说:“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

自主学习

.易误读字

万乘(èɡ)弑其君(ì)不餍(à)

.一词多义

危\\\{(\\\\(,而国危矣(危险),危乎高哉(高),正襟危坐(正,端正)))

遗\\\{(\\\\(,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遗弃),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读è,送给,给予)))

利\\\{(\\\\(,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对……有利),蚓无爪牙之利(锋利),初一交战,操军不利(顺利)))

.词类

文档评论(0)

134****43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