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4 稻褐飞虱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稻病害的综合防治

四、稻褐飞虱

分布与为害:

我国各稻区均有发生。成虫和若虫群聚稻株茎基部刺吸汁液,轻者水稻下部叶片枯黄,千粒重下降;重者生长受阻,甚至毁秆倒伏,形成枯孕穗或半枯穗。

稻褐飞虱的分布与危害

稻褐飞虱的危害状

四、稻褐飞虱

学名Nilaparvatalugens(Stdl)同翅目飞虱科褐飞虱属的一个物种。分布北起吉林,沿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至甘肃,西向由甘肃折入四川、云南、西藏。寄主:水稻。

稻褐飞虱的形态识别

四、稻褐飞虱

成虫有长、短两种翅型。长翅型连翅长3.6~4.8毫米,前翅端部超过腹末,短翅型雌虫体长4毫米,雄虫约2.5毫米,前翅端部不超过腹末。体色分为深色型和浅色型。

前者头与前胸背板、中胸背板均为褐色或黑褐色;后者全体黄褐色,仅胸部腹面和腹部背面较暗。

若虫有5个龄期,形似成虫。

稻褐飞虱的形态识别

稻褐飞虱

四、稻褐飞虱

卵呈香蕉状,产于叶鞘或叶片中肋组织中,卵粒前端“卵帽”排列成整齐的一行,微露于水稻组织表面,卵粒间及卵粒与水稻组织间有胶质物紧密连结,2~3天后,卵块周围出现褐色短斑纹,呈明显的“产卵痕”。卵初产时乳白色,半透明,后前端出现红色眼点,近孵化时淡黄色。

稻褐飞虱的形态识别

稻褐飞虱的卵痕和卵块

四、稻褐飞虱

年发生代数因地理纬度而不同,吉林通化仅1〜2代,海南岛12〜13代,除北纬21°以南地区可终年繁殖、北玮21°〜25°间少量间歇越冬外,北纬25°以北均不能越冬。长翅型成虫具趋光性,喜产卵于抽穗扬花期的稻株上。喜温暖高湿的气候条件,夏秋多雨、盛夏不热、晚秋暖和的情况均有利于发生。

成、若虫群集于稻丛下部刺吸汁液;密度很高时或迁出时才出现于稻叶上。

用口器刺吸水稻汁液,消耗稻株营养和水分,并在茎秆上留下褐色伤痕、斑点,分泌蜜露引起叶片烟霉孳生,严重时稻丛下部变黑色。

雌虫产卵时,用产卵器刺破叶鞘和叶片,易使稻株失水或感染菌核病。

被害稻田常先在田中间出现“黄塘”,导致“穿顶”或“虱烧”,甚至全田荒枯,造成严重减产或颗粒无收。此外,褐飞虱传播的齿叶矮缩病在福建、广东、江西一带较常见,表现为相应病害的症状。

稻褐飞虱的发生规律

四、稻褐飞虱

【防治方法】充分利用农业增产措施和自然因子的控害作用,创造不利于害虫而有利于天敌繁殖和水稻增产的生态条件,在此基础上据具体虫情,合理使用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

1、农业防治

(1)实施连片种植,合理布局,防止褐飞虱迂回转移为害。

(2)健身栽培。科学管理肥水,做到排灌自如,防止田间长期积水,浅水勤灌,适时搁田;同时合理用肥,防止田间封行过早、稻苗徒长荫蔽,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度,降低湿度,创造促进水稻生长而不利于褐飞虱孳生的田间小气候,是控制褐飞虱危害的重要环节。

(3)利用抗虫品种。我国目前有一大批抗褐飞虱的水稻品种育成和得以推广,成为治理褐飞虱的关键措施。但注意避免长期、大规模地依赖少数几个抗虫品种,否则褐飞虱对抗虫品种极易适应,产生新的“生物型”,导致原有抗虫品种不再抗虫。

稻飞虱的防治

四、稻褐飞虱

(4)保护利用自然天敌。除减少施药和施用选择性农药以外,可通过调节非稻田生态环境提髙天敌对稻田害虫的控制作用,主要是在稻田周围(包括田埂)保留合适的植被(如禾本科杂草)。但在一些以周边杂草为中间寄主或越冬寄主的害虫(如稻蝽类、稻甲虫类、稻蚊蝇类等)发生较重的地区,此法的选用应酌情取舍。

稻飞虱的防治

课件中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供教学使用。

感谢观看

文档评论(0)

方世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105013000012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