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教学案-人教课标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确山二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共案

时间:星期:

主备人:刘娟使用人:

【教学主题】背诵全诗,感受、品味诗歌意境。

【教学目标】、了解杜甫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了解杜甫七言律诗的艺术特点。

、背诵并积累名句。

、把握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熟悉律诗的格律知识

【知识梳理】

第一课时

一、导入:先看一副对联“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创痍,诗中圣哲。满眼河上,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同学们,这些对联中指的人物是谁呢?对,是杜甫

二、作者简介: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为我们留下了多首诗。这些诗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自李唐以来,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史诗”,诗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称为“诗圣”。

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岁学诗,岁扬名。岁以后可分个时期。

漫游时期:玄宗开元十九年()至天宝四载(),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杜甫此期诗作现存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

(二)长安十年:天宝五年至十四年(-),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但均无结果直到天宝十四年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小小的参军之职仕途的失意困顿和生活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创作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丽人行》、《兵车行》、《出塞》

(忧国忧民)

(三)流亡时期:肃宗至德元年()至乾元二年(),安史之乱最盛杜甫也尽历艰危,但创作成就很大长安陷落后,他北上灵武投奔肃宗,但半路被俘,陷贼中近半年,后冒死从长安逃归凤翔肃宗行在,受左拾遗不久因直谏忤旨,几近一死长安收复后,回京任原职年月,外贬华州司功参军,永别长安年,对政治感到失望的杜甫辞官,于年底到达成都组诗“三吏”、“三别”

(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

(四)西南漂泊时期:肃宗上元元年()至代宗大历五年()年内,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三年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断续住了五年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开始了“漂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时间多在船上度过年冬,杜甫死于长沙至岳阳的船上,年岁

、解题:《秋兴》八首是杜甫在公元年(大历元年)、岁旅居夔府时的作品。这是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的七言律诗,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写这组诗时,离开安史之乱的爆发()已十一年。

、近体诗知识

()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也称今诗。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其句数、字数、平仄、对仗、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主要有律诗和绝句。

()律诗的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分为五言和七言(简称五律、七律)。规定诗句数量。一般每首八句(十句以上者称为排律或长律)。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每两句成一联,八句律诗计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末联)。其中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又,每联中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有严格的声律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韵,一韵到底。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绝句:每首定格为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韵律与律诗相同,只是不一定对仗。

、鉴赏诗歌意境:何谓“意境”?这里的“意”,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情);“境”是指客观世界(景),两者融为一体便成为意境。因此,意境是诗人借助于多种艺术手法而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同感的一种美好的艺术境界,是诗情和画意的完美统一。

三、研读诗歌

、朗读感知诗歌情感:全诗感情基调——孤独抑郁

、理解诗意读懂诗文:

一、二联——巫山、巫峡的秋色秋景;

三联——由眼前丛菊的开放联系到“故园”

四联——追忆“故园”的沉思又被白帝城黄昏的砧声所打断

??通过对巫山巫峡秋色秋景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受秋色秋景扑面惊心,抒发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分析本诗情景交融的特点

问: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玉露、枫树林、波浪、风云、菊花、孤舟、白帝城等。

问;景物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秋的萧杀,人的忧伤与孤独。

问:如何感受意境

前一句由下及上,后一句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6****034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