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学生一起去寻找“水源”——吻火课堂教学实录-人教课标版.doc

和学生一起去寻找“水源”——吻火课堂教学实录-人教课标版.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和学生一起去寻找“水源”——《吻火》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者: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刘洪梅

刘洪梅,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大连市骨干教师,大连市高中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说课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年获大连市优秀教师称号,年获《格言》杂志评选的“我最喜欢的语文老师”称号,年获辽宁省优秀教师称号。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怀人散文《吻火》,怀念的对象是徐志摩。大家对徐志摩并不陌生,我们在高一时学过他的一首诗,名字是什么?

生:《再别康桥》

师:大家回顾一下那首诗的内容及所了解的诗人徐志摩,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徐志摩,你认为徐志摩是怎样一个人?

生:他是一个浪漫的人。

生:他是一个情感很细腻的人。

生:他是一个想象力非常丰富的人。

生:他是人间的四月天。

师:大家说得都非常好,对徐志摩也有一定的了解。老师再给大家略作补充。

(出示大屏幕。补充材料略)

(出示大屏幕):徐志摩葬礼的图片。

师:徐志摩的意外死亡曾引起巨大反响,在文学界、教育界和新闻界都掀起过声势浩大的悼念活动。《新月》月刊、《诗刊》等杂志先后推出过《志摩纪念号》专刊。胡适、周作人、郁达夫、梁实秋等众多作家都发表过悼念文章或哀辞挽联,以不同方式纪念这位“新月派”的灵魂人物。其中最著名的篇目是胡适先生写的《悼志摩》和凌叔华女士写的《志摩真的不回来了吗》,我们教材选编的是梁遇春的《吻火》。

师:除了教材上的《吻火》(以下简称“梁文”)以外,老师课前还给大家印发了凌叔华女士的《志摩真的不回来了吗》(以下简称“凌文”),希望大家将两篇文章比较着阅读,体会两文不同的写作风格。请问大家都看了吗?

生:看了。

师:老师稍给点时间,同学之间交流一下: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学生简短交流,教师参与某些小组讨论后)

生:我喜欢凌文,因为这篇很动情,把作者对徐志摩那种怀念的感情表达得很充分。

生:我也喜欢凌文,它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使文章更有感染力,而梁文比较含蓄,感染力不那么强。

生:我喜欢梁文,这篇文章短小精悍,字数不多,但写出了徐志摩先生的性格特点。

生:我喜欢凌文,这篇感情真挚,充分表达了对徐志摩深深的悼念之情。

师:把大家的意见综合一下,喜欢凌文的同学是因为这篇文章直抒胸臆,情感真挚,我们读的时候很容易被它打动。一篇怀人散文,能不能一下子打动读者确实非常重要。那么,有写得这样好的一个名篇,教材为什么不选编它,而偏偏选了这样一篇感染力似乎不那么强的《吻火》呢?难道教材的选编者们没有眼光吗?这个问题值得我们一起探究。

师:刚才有一位同学说,《吻火》虽然篇幅短,但写出了徐志摩的性格。我们不妨就从这里入手,探讨一下本文写出了徐志摩的哪些性格特点,怎样写的,以至教材的选编者和我们在座的一部分同学都认为本文写得好。

师:请大家再次品读课文并互相交流,思考:你认为本文写出了徐志摩的哪些性格特点?怎样写的?

(学生经过品读与讨论交流)

生:他是一个对生活充满好奇的人。

生:他是一个纯洁质朴、童心未泯而又非常浪漫的人

生:作者笔下的徐志摩是一个超脱世俗、内心纯真、总是用发现美的眼光去看待生活的一个人。

师:大家概括得非常好!那么作者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让我们看出徐志摩的这些特点的呢?

生:通过写徐志摩的眼睛和记叙在上海时的一件事展现他的性格的。

师:在上海的哪件事呢?

生:徐志摩的一个吻火的动作。

师:作者是通过对徐志摩的眼睛和吻火这样一个动作的描写来展现人物性格的。那么大家想一下,我们从小学写作文时就开始写人物,比如“我的妈妈”“我的老师”等等,我们也写人物的眼睛,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也写人物的动作细节,可我们怎么就写不出人物的性格或神韵呢?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是怎样通过写人物的眼睛和动作来展示人物性格的呢?请大家进一步看书并小组交流讨论。

(大约经过分钟的讨论,教师巡视过程中参与某些小组讨论)

师:刚才大家讨论时,我与一些同学交流,有同学说“有些‘小难’”,(大家笑)说明大家在探讨这个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了难题,那么同学们就把问题提出来,我们一起思考解答。

生:作者形容徐志摩的眼睛时说他的眼睛像希腊雕像,并说有“无穷情调”,我不知道希腊雕像的眼睛为什么有无穷情调?

师:这个同学的问题提得非常好!而我们要解决他的疑难的关键是:“希腊雕像的眼睛是怎样的?”是否有同学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我曾亲眼见过希腊雕像。我认为希腊雕像的眼睛绝不是普普通通的眼睛,他把人物点缀得非常生动而形象,在睿智中渗透出点点疑惑,在温柔中又透露一点哀伤,体现出人物对生活的好奇和热爱。我不知道它是否能感动别人,反正是它深深地感动了我。

(学生为该生的精彩发言而鼓掌)

师:说得太精彩了!(问刚才提问的同学)他的回答能解答你的疑惑吗?

生:让我有一种深临其境的感觉。

师:非常好!其他同学还有哪

文档评论(0)

159****42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