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鸡传染性贫血.ppt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动物疫病

防治

主讲:文贵辉

鸡传染性贫血

2018-6-25

第五章家禽主要传染病

3

重点

1、鸡传染性贫血的病性特点;

2、鸡传染性贫血的防制要点。

2018-6-25

第五章家禽主要传染病

4

一、简介

鸡传染性贫血(CIA)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鸡的以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淋巴组织萎缩为特征的传染病。该病可以造成免疫抑制,是危害养鸡生产很大的传染病之一。20世纪80年代,世界上多数养鸡发达的国家都先后有发生本病的报道,1992年我国也有分离到此病毒的报道,并引起国内养鸡业人士的普遍重视。

2018-6-25

第五章家禽主要传染病

5

二、病的发生

1.病原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属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科属。呈球形,无囊膜,病毒粒子呈二十面体对称,无血凝性。只有一个血清型,不同病毒株毒力有一定差异,但抗原性无差别。病毒能在鸡胚中增殖,卵黄囊接种时有些毒株可在16~20日龄时引起胚胎死亡。

2.易感动物鸡是本病毒唯一的宿主,所有年龄的鸡都可感染,自然发病多见于2~4周龄,1~7日龄的雏鸡最易感,随日龄的增长易感性降低。

2018-6-25

第五章家禽主要传染病

6

3.传染源本病主要传染源是病鸡。

4.传播途径垂直传播是本病主要的传播方式,母鸡感染后3~14d内种蛋带毒,带毒的鸡胚出壳后10~15d发病并死亡。也可通过消化道及呼吸道水平传播,但通常只产生抗体反应,不引起临床发病。

2018-6-25

第五章家禽主要传染病

7

5.流行特点CIAV能使1~7日龄鸡发生贫血,并引起淋巴组织和骨髓肉眼可见病变,感染后12~16d病变最明显,第12~28天出现死亡,死亡率一般为30%。

2018-6-25

第五章家禽主要传染病

8

潜伏期为8~12d。临床特征主要是贫血。病鸡表现沉郁、衰弱、羽毛粗乱、消瘦和体重减轻。一般发病后的第2天,病鸡开始出现死亡,病死高峰发生在临床症状出现后的5~6d,其后逐渐下降,再过5~6d恢复正常。濒死鸡可能有腹泻,常有局部皮肤病变,见于翅膀,也可出现于头、尾、胸、腹侧、腿和爪部,表现为出血、坏死。继发感染其他细菌后,可成为坏疽性皮炎。血稀如水,血凝时间延长,血细胞比容值可下降到20%以下,重者甚至可下降到10%以下,红、白细胞数显著减少。发病率和病死率变化较大,在自然感染情况下,发病率一般为20%~60%,病死率为5%~10%,但有时也可高达60%。

三、临床症状

2018-6-25

第五章家禽主要传染病

9

四、病理变化

病鸡主要表现全身贫血,消瘦,肌肉与内脏器官苍白、贫血;肝脏和肾脏肿大,褪色,或淡黄色;血液稀薄,凝血时间延长。骨髓萎缩是在病鸡所见到的最特征性病变,大腿骨的骨髓呈脂肪色、淡黄色或粉红色。在有些病例,骨髓的颜色呈暗红色。胸腺萎缩是最常见的病变,呈深红褐色,可能导致其完全退化,随着病鸡的生长,抵抗力的提高,胸腺萎缩比骨髓病变更容易观察到。法氏囊萎缩不很明显,有的病例法氏囊体积缩小,在许多病例的法氏囊的外壁呈半透明状态,以致于可见到内部的皱襞。有时可见到腺胃粘膜出血和皮下与肌肉出血,严重贫血鸡可见肌胃粘膜糜烂或溃疡。若有继发细菌感染,可见到坏疽性皮炎,肝脏肿大呈斑驳状以及其他组织的病变。部分病鸡有肺实质病变。心肌、真皮及皮下可能有出血点。

2018-6-25

第五章家禽主要传染病

10

五、诊断

根据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一般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病毒分离或血清学试验。

感染鸡的所有组织和粪便中均含有病毒,常用肝脏悬液加等量氯仿处理后接种1日龄SPF雏鸡,或接种鸡胚卵黄囊进行病毒分离培养。接种雏鸡经14~16d后进行检查,如发现雏鸡红细胞压积下降,股骨骨髓变为黄白色及胸腺萎缩等典型病变,即可确诊。

2018-6-25

第五章家禽主要传染病

11

六、防制

1.加强种蛋检疫,禁止引进感染本病毒的种蛋;防止过早地暴露于有本病毒的环境中,切断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2.强化鸡群的免疫监测工作,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进行免疫接种。经常发生本病的地方和鸡场,应采用弱毒冻干苗免疫12~16周龄鸡,接种后6周产生免疫力,并将持续到60~65周龄鸡,接种后6周内产的蛋不可作种用,不可在3~4周龄免疫鸡,以防经种蛋传播本病。当在后备鸡中检测到本病毒抗体,就没有必要再免疫了。

2018-6-25

第五章家禽主要传染病

12

3.鸡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法氏囊病及网状内皮细胞增殖病与本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并降低预防本病疫苗的效力。因此,应加强这些传染病的预防工作,降低本病的易感性。

4.治疗方法本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由于本病的主要危害是引起免疫抑制

文档评论(0)

vermonth155-2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ppt课件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613506700006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