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学设计(13份)-人教课标版5.doc

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学设计(13份)-人教课标版5.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装在套子里的人

【教学目标】

.正确认识别里科夫人物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作品中幽默讽刺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作品用幽默讽刺艺术手法呈现的人物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教学方法】诵读、研讨、归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

?在文学的天地里,我们可以穿越时空,走南闯北,我们可以跟随鲁迅走进古老的鲁镇,感受祝福的气氛;我们可以陪伴孙犁畅游河北美丽的荷花淀,欣赏北方妇女的战斗英姿;更可以到遥远的边城,听听那湘江边摇撸的音韵。这节课我带同学们跨越国界,到俄罗斯去,参观一所学校,拜访一个人,这个人叫——你们告诉我?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这三要素之中最重要的人物。人物是一篇小说的灵魂。《装在套子里的人》写了几类人物?

.别里科夫;.我们(学校和城里的其它人);.新来的柯瓦连科和华连卡。

.我们首先来认识别里科夫。对于别里科夫的死,学生们也是疑问重重,对此他们也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观看学生表演)

二、文本探究。

1.听说别里科夫被称为“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到底有哪些套子?从这些“套子”可以看出别里科夫哪些性格特点?(填图表)

.别里科夫为什么喜欢把自己藏在“套子”里?(联系背景)

?案发背景:世纪末沙皇俄国社会现实异常黑暗,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死亡,继位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加强了专制恐怖统治。那时俄国正是农奴制度崩溃,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期,沙皇专制制度极端反动,无产阶级革命也逐渐兴起,工人运动逐渐展开,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当时,民主和自由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普遍要求。

??面对汹涌的革命浪潮,沙皇政府采取一切暴力手段镇压逮捕流放革命者,查封进步书刊,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全国警察遍布,告密者横行,一切反动势力纠合起来,对抗进步的潮流,竭力维护腐朽没落的沙皇统治。

??总结:害怕改变现状、害怕新生事物、因循守旧、保守反动

.我们是怎样的人?为什么“别里科夫”能辖制全校甚至全城至年之久?(第二类人)

??社会原因:沙皇专制政府严酷的统治,而他是沙皇专制制度的卫道士、鹰犬,正直善良、思想进步的学生难以同他们抗争。

??个人原因:周围的人还没有勇气与他和反动政府斗争。

.别里科夫死后,城里人有什么反应?

??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人们从心里感到自由。可是一个礼拜还没过完生活又恢复了旧样子。

.怎样理解“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很多,将来也不知道还有多少”?

.别里科夫与华连卡的“恋爱”故事有什么深刻的意义?(第三类人)华连卡姐弟在别里科夫的生命历程里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柯瓦连卡:向往自由、光明正大、敢作敢为、仇视憎恨反动保守势力,向往自由光明的新势力的代表人物。

??华连卡:在婚姻问题上先前有些糊涂,为人率真、爽朗、明净、纯洁,活泼可爱、向往自由。

??华连卡姐弟是有新思想,向往自由,敢说敢为的年轻人,代表了一种新生的进步的力量。

.结婚是不是表现别里科夫对生活的某种渴望?如果他结婚了,能否走出套子?

??结婚是有对生活的渴望,结婚意味着他走出“套子”的尝试,但他身上的“套子”太厚重,已经不能让他回到正常的生活中来了。

三、结案报告。别里科夫是自杀呢还是他杀?

??一方面,从他的日常穿着与习惯不难看出,他的思想极为保守,正是这种保守顽固的思想杀死了他。

另一方面,别里科夫的死也属于他杀,当时的俄国实行沙皇专制统治,而别里科夫就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维护者,从根本上说沙皇专制制度是杀害别里科夫的罪魁祸首。

四、小结

别里科夫是沙皇政府的忠实奴仆,他保守,反动,害怕变革,禁锢和扼杀一切新思想,作品通过塑造这一形象,反映了十九世纪末俄国黑暗的社会现实,揭示了沙皇专制制度禁锢人的思想,摧残人的精神这一反动本质。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享受真正的生活,真正的自由呢?

??我想起了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里的一段话: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从昏睡中死亡,并不感到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契诃夫和鲁迅都没有单纯的把眼光紧盯在个人的遭遇、命运上,而是更多的关注他们赖以生存的社会,思索民族、国家的未来和命运。

五、关于套中人的现实思考。在你周围,是否也有这样那样的“套子”?如果有,你是怎样看待这些“套子”的?

??顽固、保守,不仅仅是别里科夫反对新事物、反对进步的套子,也可能成为生活在今天的我们反对新事物、反对进步的套子。人是很容易满足的,满足于已经取得的点滴成绩、满足于眼下比较舒适安逸的生活,于是不再努力奋斗、不再积极进取,“满足”便成了一种套子。不仅自己身受其害,而且还无情地嘲笑、甚至阻止他人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95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