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设计1-人教课标版.doc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设计1-人教课标版.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设计

共两课时

课程特点与教学建议

我们今天要讲的是关于选修课《先秦诸子选读》中《论语选读》单元的教学内容。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选修课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一部分。设计选修课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为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先秦时期是我国思想文化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出现了许多学派,他们的论著代表着中华文化精神,对后世发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开设《先秦诸子论著选读》课程,对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进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好学深思的探究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的开设方式,是采用综合性的模块,即从先秦诸子各学派代表人物(如孔子、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的著作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章或片段,进行阅读探究。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阅读和分析文本,来体会诸子言论及文章的妙处,来感受他们的深刻思想和智慧,来品味他们多彩的性情和个性。要落脚到人的成长与发展、立身处世、应对种种社会人生问题上,把对先秦诸子的学习,跟学生面临或关注的人生问题结合起来,启发学生多做相关性的思考。注意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讨论和交流,充分挖掘先秦诸子那些具有艺术魅力的要素,把对先秦诸子的学习和必修语文课的学习结合起来。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共有七节,每一节基本围绕一个主题来选择和编排《论语》中的材料,所选择的材料往往是学习古代汉语的经典篇章,而且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第一节《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主要内容是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第二节《当仁,不让于师》,主要内容是孔子与弟子的关系。第三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主要内容是孔子的生存智慧。第四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要内容是孔子的“仁”的学说,亦即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第五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主要内容是孔子对“义”的持守。第六节《有教无类》,主要内容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第七节《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主要内容是孔子“学”这一概念的特殊意义。本单元采用现在这种形式编排,是为了使学生对《论语》及孔子有一系列专题性的了解,也是为了把《论语》中最精华的部分呈现给学生。

学情分析

对于孔子和《论语》,学生是比较熟悉的。初中学过《论语十则》和高中必修一的“名著导读”部分,把《论语》列为必读的内容。近年来,福建省高考把《论语》列为必考“三大文化经典”之一,学生从思想上极为重视。所以,学习本单元,学生不仅有兴趣,而且有基础。但是,《论语》内容言简意丰,博大精深,学生理解存在一定困难,需要老师有效地指导。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选文,在学习中涉及材料的思想、表达艺术及词汇等多方面的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选文,比较深入地了解孔子的思想,尤其是了解他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

、使学生通过了解孔子的思想、通过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教学过程

本节主要内容是了解孔子“学”这一概念的特殊意义。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我们学习了第—则。以下是内容: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论语·阳货》)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论语·泰伯》)

一、疏通了字面意思,理解了并概括了每一则的内容。第则,孔子从人们获取知识的角度把人分为四个层次:上也、次也、其次也、下矣。第则,孔子说“我非生而知之者”,而是“敏以求之者也”。第则,孔子说自己是个“好学”的人。第则,孔子好学可以去除“六弊”。第则,孔子说有礼可以去除四害。

孔子以好学自许,选文第则就说到这个问题。但是,他所说的“学”跟我们现在常说的不同。

第则选文,提到了“六言”和“六弊”。“六言”指的是六种德行,即“仁”“知”“信”“直”“勇”“刚”六种德行;而“六弊”则是六种弊病,即“愚”“荡”“贼”“绞”“乱”“狂”六种弊病。从一般意义上说,但是如果偏执于德行而不好学,就会产生种种弊端。孔子认为好学就可以防止这些弊病,这意味着他所说的“学”,主要是一种道德修养,简单地说,学的基本内容是学礼、修身,二者密不可分,甚至可以互相包含。

第则内容则是对第则的补充,突出学礼的重要性,其中的“勇

文档评论(0)

132****10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