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之大乐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doc

东海之大乐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东海之大乐》教学设计

西安市庆华中学董泓

一、课程分析:

《先秦诸子选读》中的《庄子》既不是专家学者案头考据的学术经典,也不是失意文人隐逸山林的遁世渊薮。教师面对的是选入中学课本的《庄子》,面对属于中学生的选修文本《庄子》,我们应该如何去教,教什么,这都是具体需要考虑的问题。节选的《庄子》有五节内容,这五节分别让我们感受《庄子》汪洋恣肆、仪态万方;体悟大鹏展翅搏击在九万里高空的人生境界,同时珍惜生命,在有限的人生,要超越局限,追求大境界的思想。而《东海之大乐》是《庄子》第三小节的一个故事。因此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有:一是向学生讲授选文,感受《庄子》的思想及其在文章写作方面的艺术等;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选文,比较深入和系统地了解庄子的思想,尤其是他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三是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庄子的思想、了解庄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得到立身处世的借鉴。而《东海之大乐》主要是讲授选文第则。用选文的思想启发学生追求人生的大境界、大气象、大格局。

二、学情分析:

学习本节之前,在《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学习了《逍遥游》,课程目标要求是把学习的重点放在艺术特点方面,如想像、对比手法的运用,寓言的特点,浪漫主义色彩及汪洋恣肆的风格。对庄子的思想,学生对庄子思想有初步的了解。因此能比较容易通过河伯海神的对比感受大与小的魅力。同时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学习了《庖丁解牛》,其中“探究讨论”第四题所谓“养生之道”指什么?除养生之外,庖丁解牛之道还能给人以哪些更具有普遍意义的启示?有了以上的铺垫学习《庄子》就能相对容易,但现实是学生对古文有些排斥,古文基础不牢靠,而《东海之大乐》的从第二段开始故事又比较抽象,再加上授课时间紧张,本文的学习难度大大增加了。因此我在教授本文时,加大学生的预习、朗读、讨论,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中通过对比充分体会庄子的大境界、大追求。

三、设计理念: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不太喜欢古文,尤其是先秦诸子,首先时代久远和现在学生思想格格不入,而《庄子》又那么的虚无缥缈,庄子的思想又如此的深邃神秘,讲授的故事又是那样的抽象难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爱庄子、写庄子,为以后的作文积累素材,就要注重教学方法,从“引入话题”着手,寻找关键词,领悟文章主旨,人生就要超越局限,完善自我,走入大境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恰当引导,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朗读、体悟,深入其中充分感受庄子的人生追求。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重点词语及句式有: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方法与过程目标:掌握阅读、赏析古文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庄子散文想象奇特的特点。

、追求高尚的境界。用选文的思想启发学生追求人生的大境界、大气象、大格局,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

五、教学方法:朗读法、质疑法、讨论法、情境联想法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课

由课文前面的“引入话题”导入,要求学生找出关键词

何谓“大境界”和“小境界”?

“大境界”和“小境界”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板书:超越局限

完善自我

学生找出“境界”和“局限”并概括为:只有超越自我的局限,才能到达人生的大境界。

从学识和品行两个方面让学生解释,可正反对比列举,比如毛泽东、周恩来、屈原和范仲淹等人物

概括信息,提炼信息的能力。

、能由此及彼由课文说开去,为写作积累素材。

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看课文注解,正音、正字。

个别指导,解疑

集体朗读课文

在朗读的基础上疏通文章的主要内容。

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扫除字词障碍,为进一步阅读、分析打基础。

分析课文第一自然段

河伯为什么欣然自喜?(注意几个特殊词如:时、东面等词的特殊用法,教师分析时点出来,学生共同讨论)

、既然已认定“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又为何会“望洋而叹”呢?

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河伯?

学生在疏通字词的基础上,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答案:“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学生在原文中找出“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他对自己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自以为是

知错就改(板书)

抓住人物情感的变化,理解寓言故事的内涵。

前后对比,对河伯这个人物形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分析课文第二段

本段主要围绕谁来写?

一开始海神若给我们勾勒了一幅怎样的世人俗卷?

教师小结:世人所遭受的

文档评论(0)

姚启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80后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